第三章:大網絡的規模效應
本章導讀:經濟學中,規模效應是指長期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減少。王正華深諳此理,他花了近十年時間織成一張大網,由此產生的規模效應不僅使春秋旅游獨占全國第一寶座至今,而且還為搶占下一個戰略制高點奠定了足夠的高度。
1994年,美國第三大商務旅游公司羅森布魯斯的副總裁前來拜會王正華。聽了王正華的經營理念后,美國人說:“你的理念跟我們100多年前的創始人老羅森一樣。”
王正華笑著回答:“因為我們都是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
美國人頓時傻了眼,“老羅森死了100多年,你們怎么可能是同一個老師?”
王正華說:“這個老師,是市場!”
這一年,王正華50歲。也正是在這一年,春秋一舉登上了全國旅行社第一的寶座。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如何能保持春秋的領先優勢?國外先進的運作模式告訴王正華:在散客市場,旅行社不應是“集中式”的航空母航,而應是“分散式”的聯合艦隊。分社的分布廣度決定了旅行社能做多大、多強。
王正華分兩手織網,開了中國旅游業之先河。
一手建立電腦網絡體系,在其他同行依舊采用手工操作預訂時,春秋國旅率先采用電腦進行聯網操作,實時高效、準確無誤。
另一手運用國外已經很普遍的代理商模式,通過優厚的傭金制度來吸引中小旅行社加盟。在每一項旅游產品里,王正華堅持“拿小頭”原則:只拿利潤的10%、其余90%歸代理商。
而在管理機制上,國內旅行社通行的做法是水平管理,即導游掌握旅游鏈上的多種資源,大權在握致使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王正華則采用的是垂直管理,成立獨立的導游、采購、旅游線路和監督等職能部門,結構上的調整加強了高層對各部門的管控。
這是一場極為艱難的擴張,每到一處,春秋都會遭到當地對手的殘酷打壓。“那幾年每年投入500~700萬元在設立分社上,幾乎把全年的利潤都撒到全國各地了,投了上千萬元,卻遲遲不見盈利。每年最怕就是開職工代表大會,不好交代。
當時一些員工批評道:“利潤不用來發福利、升待遇,全拿去開分公司了!”“你們都是好大喜功!你們都是夢想主義者!”這些話深深刺痛了王正華。
既然事實已經證明了正在走的是一條正確的路,王正華顯然沒有理由因為暫時的困境而止步。他一面苦口婆心地說服員工,一面頂著壓力繼續擴張。
成功的曙光沒有讓王正華挨得太久。3年后,他苦心打造的“分散式”聯合艦隊開始顯現威力,僅上海地區門店的月營收,就呈現出60%~70%的增長速度。
電腦網絡體系使得春秋的網絡時刻保持靈敏;傭金制度使得春秋的網絡越織越大;垂直管理保證了網絡的健康發展。至今,春秋形成了一張“上海50余家門店、全國31家分社、3000余家代理商、3000余個電腦網絡終端”的大網,不斷地從全國各地“網羅”散客資源。
當游客規模越大,包酒店、包車、包飛機的數量就越多,付出的單位采購成本就遠遠低于其他旅行社。規模效應保證了春秋國旅穩坐于旅游業的王座,也讓王正華有足夠的底氣去想一些以往不敢想的事情。
當時,國航的國際航班有一個國內航段,一架380人的航班到了上海后,會下來200多個旅客,而后這個航班就空著200多個座位飛去北京。
王正華找到國航的市場部經理問:“200多的空位不是白白浪費了嗎?你把這個空位賣給我怎么樣?我給你市場價的1/3!”
經理頓時傻掉了,“市場價的1/3!哪有這么弄的!”
王正華解釋道:“飛機空位你什么都得不到,一個座位800塊的市場價,我白送兩三百元給你,何樂而不為呢?”
經理思忖再三,認了王正華的理,但也提出了條件:每個月必須賣5000張票!
王正華一算,每月5000張,一天200張,在春秋國旅的網絡中,上海到北京每天就有500多人的量,這筆買賣完全能做!結果,低價所引爆的需求大得出人意料,第二個月的銷量就突破了15000張!
第四章:全民公司
本章導讀: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然而春秋人對于工作的敬業,對于社會的責任,則遠遠超出了一般的經濟學所能解釋的范圍。春秋公司屬于每一個春秋人,春秋的成功源于每個春秋人共同的精神與信仰。
“任何一個時代,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部落、一個企業,都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信仰,帶領千百人去完成既定的目標!边@句動人心魄的話,出自春秋的內部學習文件。
2002年,春秋國旅的外部擴張已經步入正常軌道,要將公司再提升一個臺階,就必須對內部進行改造。恰逢旅游局領導發出了信號:旅游業需要多種產權,也可以有私有制企業來把市場蛋糕做大。一場股份制改造在春秋國旅適時而生。
其實,早在1990年代,王正華就已經開始研究企業體制改革。他甚至還起草了一份“全員持股計劃”的報告,興沖沖地跑到北京,把報告交給當時負責全國體制改革的高層領導,收回來的報告上赫然寫著“很好”兩字,但沒有具名落款。他說,如果有落款,他一定會將這個計劃運用在春秋國旅上。
由此可見,改制對于王正華來說,并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而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給公司注入活力的法寶。作為創始人并畢其20年心血于春秋的王正華,即使絕對控股51%也無可厚非,但他最終敲定的方案是:自己控股20%,5%給長寧區政府,65%分給23位高管,余下10%分給一些老員工。至今,公司內部股東已擴增至近90人,越來越多的部門領導和骨干成為公司股東。此外,春秋還派發了400多個只有分紅權而沒有所有權的干股,以獎勵優秀的普通員工。
王正華對記者說:春秋的資金實際上是干部和員工們一起創造和積存起來的,是每個春秋人奮斗的果實。這樣分配股權的目的是,創造一個“管理層為大家謀利益、大家信任管理層”的企業文化氛圍。
利益的激勵屬于經濟學范疇,而精神上的鼓舞和凝聚則是王正華的平民經濟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理論。王正華告訴記者,他是一個老黨員。如今的春秋設有二個黨委、一個黨總支和十三個黨支部,把骨干發展為黨員,把黨員練就成骨干。于是,一種千金難易的精神,透射出信仰的光輝,照亮了春秋人奮勇前進的征程。
一次,由于一時拿不到票,300多名旅客滯留北京,情勢十萬火急。現任美國分公司總經理的黃靜當時正負責北京片區,由于休產假剛回到上海。按公司規定,此事應該由黃靜回北京解決,但她要是走了,才生下來一個多月的孩子就得斷奶。王正華本想找其他人頂替黃靜,但思來想去最后發現,其他人都沒有把握能解決好此事,非得在北京工作的黃靜不可。
可是,一想到要斷奶的孩子,王正華就開不了口,他陷入了左右為難的矛盾中。誰料黃靜得到消息,立馬從家里趕到辦公室主動請纓,要求立刻去北京。
王正華對她說:“這不是開玩笑的,你的孩子怎么辦?”
黃靜語氣堅決地回答:“這樣危急的情況,只有我去才能解決,我非去不可!”
再三推諉不過,王正華答應了她,隨即便到她家里去看望她的孩子。黃靜抱著熟睡的嬰兒說:“公司出現危急情況,我如果不去,會后悔一輩子,不給孩子吃奶,我或許也會后悔!甭犞S靜的話,看著襁褓中的孩子,王正華的眼淚唰地流了出來。
在后來的干部會上,王正華對大家說,這個孩子剛剛出生就為公司做了奉獻,我們要永遠關心這個孩子,要給這個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王正華說,春秋人的心,掏出來都是赤誠的。春秋公司屬于一群用熱血寫春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