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笑傲江湖?
看看馬云如何總結自己的成長之路。有一年,馬云和金庸探討:如何為笑傲江湖?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馬云總結說:“笑”要有眼光、有胸懷才能笑;“傲”就必須有實力,胸懷是被冤枉大的,冤枉受多了,就有了胸懷。
馬云非常強調眼光——“眼光有多遠、胸懷有多大,你就能做多大的事。胡雪巖講過這句話:生意越來越難做,越難做越是機會,關鍵是眼光看多遠,眼光看一個城市,你能做一個城市,眼光看到全國,你就做全國,眼光看到海外,你可以去海外。”眼光就是一種“先知力”。
在維基百科中,“先知”指能夠與神交流并預見未來的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先知”, 科特總結出三個原則:先知先覺、協調和行動,他甚至找出企業先知的9大特質:1、絕對誠實;2、善于學習;3、公正;4、反教條精神;5、勇于展現自己和發現他人最好的一面;6、具有幽默感;7、既能高瞻遠矚,又能腳踏實地;8、自律;9、自我平衡。
“原生態”解讀馬云
頗為巧合的是,這些特質基本上也是馬云“火星式管理”的風格描述。為了找到能準確表達馬云這種“火星式管理”的原生態語言,我收集了百萬字規模的馬云講話、語錄等——說實話,寫本“原生態”的管理日志比寫本“解讀”馬云的書還累。
我發現,對馬云,最好的解讀就是不解讀,原生態的聲音更能體現出馬云這種逆勢經營的精髓,我所要做的,就是回歸原點,實證歷史,原生態展示。這也是這本《馬云管理日志》最大的不同與特別所在。
最后,以我印象比較深的馬云的一段話做這篇序的結尾,這是2001年,馬云還不太有名,不太有錢,甚至不太主流,當然也會比較有時間,他經常在網上實名回答網友提問,他說:
“生活是艱辛的。如果你做的不好,人家會笑話你,把你當垃圾。如果你做的好,人家就抄你、偷你,用各種理由告你……但是我還是喜歡把事情做好。”
《徘徊的靈魂》——萬科總裁王石“靈魂三部曲”之二
駐足停留 為徘徊的靈魂找到前路
丹 嬰
王石拜謁圣城耶路撒冷
反思房地產規模+速度發展模式
探尋中國企業家精神源泉
講述“拐點論”幕后故事
解密萬科在寒冬中如何生存發展
王石,一個熱愛廣闊天地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勇于“向前看,向后看”的性情中人。《徘徊的靈魂》是王石和中信出版社繼《道路與夢想》《讓靈魂跟上腳步》之后的第三次合作。
信仰之城的反思
《徘徊的靈魂》以王石拜謁耶路撒冷為主線,途中王石反思了自己,反思了萬科和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探索了中國企業家的精神源頭。
2008年對于王石,是一個很特別的年份,經歷了“拐點論”、“捐款門”,也面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企業的發展困境……慣于在理性王國中游走的他,不斷觀察自己,觀察企業,觀察社會,希望為自己徘徊的靈魂找到前路,找到精神家園。
他和同行業的企業家一起來到耶路撒冷。這座信仰之城曾經被圍困50多次,被征服36次,18次遭毀滅,今天的它依然壯麗。圣子耶穌或許沒有想到,將近兩千年后,遙遠東方幾位企業家,帶著富足的軀殼、迷茫的腳步,到他這里來尋求啟迪。
途中王石反思萬科發展歷程,與同行的企業家們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
在90年代初房地產業的高歌猛進中,給了萬科怎樣的慘痛教訓?
2007-2008年“拐點論”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萬科做了哪些準備?如何安然過冬?……
認識市場規律,探尋企業未來——這是身為企業家的王石必須做的功課。
功課越做越深,反而要重新思考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問題:
生命的價值、企業的價值,探索精神的源頭、理性的本質……
王石:開啟靈魂城墻上的金門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認識市場規律,探尋企業未來——這是我身為企業家必須做的功課。或許是必然,在理性的王國里游走,走到邊界時,便看見了信仰的大門。在無神論環境中長大成人的我,沒有推門而入,僅僅是三叩其門。
耶路撒冷城墻上有兩扇封閉的金門,三大宗教的信徒都相信,當彌賽亞降臨的時候,兩扇金門將開啟。
我們的靈魂城墻上的金門,是否會開啟?
近幾年,不斷觀察自己,觀察企業,觀察社會,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們的腳步越來越快,社會越來越富裕,產業越來越龐大,我們一路狂奔,似乎停不下來。在狂奔過后的路上,是飽受創傷的自然,迷茫躁動的社會,還有我們自己徘徊的靈魂,都已經跟不上腳步……
面對困境,每個人都應該深思和自省。而作為掌握較多社會資源的企業家更應該反省:我們應該繼續飛奔還是慢下來?這種發展模式可持續嗎?何處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未來會怎樣?我們應該堅持什么?放下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