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樺在員工眼里是一個非常非常溫柔的女人,而不是強勢的管理者。她是趨勢科技的創業者之一,另兩位共同創業者是她的姐姐和姐夫。從一開始,很多人就表示懷疑:這樣關系的三個人創辦的公司能發展大嗎?不就是一個家族企業嗎?誰能想到,它后來竟被當成“真正國際化的公司”案例,在全球精英匯集的哈佛商學院被進行討論。
這個家族創業的公司,因為創始人多元化生活的背景,一開始就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國際化道路。一般企業的國際化是先在一地運營成功,然后到海外設立分公司運營當地業務,慢慢發展成為跨國公司。趨勢科技是一開始就根據各國的不同特點和優勢,讓自己的各個部分遍布全球,而沒有一個形式上的、功能齊全的公司總部:臺灣是趨勢科技研發的大本營。臺灣的理工科學生素質好,電子電腦業的體系又完整,因而培養出許多杰出的工程師。美國是IT業最為發達和成熟的國家,一切尖端技術都在硅谷發生,于是他們在美國挖掘一流的工程師,發展最尖端的網絡防毒技術。同時,美國在商業管理、高科技營銷方面非常領先,于是趨勢科技把市場營銷總部設在美國,充分利用美國人的特長。歐洲各國都有自己的特色,語言文化也是豐富多樣,趨勢科技在這里采用彈性決策,以適應各國的經銷模式。到菲律賓去設立客戶中心是趨勢科技的“創舉”,以前這個貧窮的國家并不為高科技企業所關注。但趨勢科技發現那里的人天生就適合做客服工作,英語流利,個性溫和,樂于服務,成本低廉。日本是趨勢科技最重要的市場,當年也因為上市成本最低而選擇在日本上市,所以CFO和很多公司高管都集中在日本。
這樣一個分散的結構,擷取世界各地資源的長處,又多以當地人為首,做到資源的有效結合,但帶來相應的問題就是溝通與管理。十幾人的高層團隊有美國人、日本人、德國人、阿根廷人、印度人、中國人,他們又分散在不同的國家辦公。這十幾個高管每3個月會面對面地開一次會,一次會至少3天。這3天議程緊張,討論繁多,有時箭拔弩張。因為他們的決策要代表Cye.com.cn各區的利益,而不是以一國為中心。不像微軟的決策都在西雅圖完成,然后放諸世界奉行,而索尼的一切決議皆以日本為主,西門子、諾基亞的權力絕對掌握在歐洲。這樣的“多國首腦會議”令趨勢科技的高管們非常辛苦,但他們承認這是不得不付出的努力,國際化的代價就是要克服時差地緣的困擾,克服語言文化的差異,并且不斷爭取與不斷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