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輕”到“重”
當然,愛康國賓的發展也曾經歷艱難的抉擇。公司創立伊始,張黎剛一直試圖走一條輕資產的道路,希望做成一家純粹的線上公司,一個以整合醫療行業資源及對接廣大客戶群體為核心競爭力的平臺服務商。而今天,愛康國賓的資產越走越重,接下來,還將在二三線城市布點更多的線下直屬機構。
張黎剛說,企業從“輕”到“重”,是由中國醫療資源的稀缺性決定的。不管是體檢機構的資源,還是醫生資源,到今天為止仍然是稀缺的。如果自己不掌控上游,光有客戶,資源提供商不需要你,在行業中沒有掌控權,企業將永遠長不大!
跟上海國賓的合并正是企業大力向線下挺進的標志,這與張黎剛最初的設想是背道而馳的,而他依然很堅定地說:“我們的定位并沒有改變,還是一個平臺商的角色,國內現狀逼迫著必須去上游掌控資源,而線上的資源整合還會是未來的方向”。
在更輕和更重之間,張黎剛肯定曾經備受煎熬,這與當年在藝龍網中所遇到的方向抉擇竟是驚人地相似,這一次,他主導了向線下的進軍。愛康國賓也在急速地壯大!
資本這把雙刃劍
愛康國賓的快速擴張離不開資本的力量,從最早的上海創投到美商中經合,到后來的美林證券、清科創投,愛康國賓前后三輪的融資總額已經超過4000萬美元。張黎剛說,創業離不開資本的助力,但是也很容易被資本操控,一家公司要成功,非常關鍵的一點是要找到與之匹配的投資人。找到具備遠見的投資人,而非短期的套利者。
或許曾在藝龍網時,所經歷的合伙人之間的巨大分歧,導致了張黎剛的最終出走。在資本運作方面,他道出了更多的經驗教訓和融資箴言。
張黎剛說,對于初創期的公司,并不主張讓資本很早進來,初創期公司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方向、團隊都尚不明確,此時可以學習中國老一輩的創業者,就是借錢去創業。或者說,拿很少的種子資金,出很小的比例,不要很早讓出公司的股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