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主題:“傳承·突破”:經濟結構調整期的企業應對之策
主辦機構: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DP中心(高層管理培訓中心)、《財經》雜志
演講嘉賓:李鳳江(太平洋產業基金董事、總經理;東方家園家具建材商業有限公司總裁)
時間:2010年9月28日
地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李鳳江:非常高興,今天在這兒和大家分享。首先感謝張院長、劉主任和張總經理邀請。
我是北大87年研究生,前兩天讀EMBA,在這兒主要是學習。今天談的內容主要是太平洋基金在私募股權方面的經驗。我個人過去幾年之前,一直在做職業方面經營管理。做一些小企業,不像金總服務大客戶,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和不同教訓。這些東西總結歸納起來,也成為我們太平洋產業投資的一些方法,我們在收購前前后后,用一些方法,今天和大家分享。
另一個鋪墊,今天大師分出兩類,教授比較能侃,另外一些江湖大哥能忽悠,我盡量理論和實際結合,不足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剛才龔主席對危機時期做了一些比較高深的論述,我簡單過一下。
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分享后危機時期差異。今天中國企業所面臨不是簡單的一到三年調整期,應該是新時代,充滿了挑戰,也充滿了很多機遇,主要是這樣,中國企業經過30年的發展,現在面臨著兩個核心的問題。
第一,規模如何整合,由過去小企業變成今天大企業,怎么管理。過去區域性一些企業,現在變成全國性一些企業,真正按照金總剛才講的走出去,這是巨大的。
第二,效率和資本優化,中國投入產出比例上非常不平衡,血汗產出產品,付出很多代價。效率和成本優化是未來需要特別關注,不是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的事情。系統上、商業模式上、管理模式上、公司治理模式上進行一些調整。
現在進入新時代,挑戰很多,包括從整個市場,很多游資,很多錢,但是我們感覺,我們做了幾次融資,在這個過程中,母基金,包括投資人,不像過去輕易出手,整個世界產能過剩、投資難。
企業財務風險比較大,過去原則上主要匯率是國際市場,今天人民幣由于可能發揮重要角色。國外聽說國內通脹,感覺很不得了,今天一千塊錢小事,其實很多價值無形在增長。后危機時代對于企業很大挑戰。
第三,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和中國經濟走向三強三弱,增長動力不是很強,結構調整比較薄弱,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成果還是比較明顯,但是最根本內需,作為三架馬車之一,內需沒有真正完全啟動,過去五六年投資行為,因素很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