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三弱,國有經濟應對金融危機表現比較搶眼,國進民退概念,民營經營性還是比較薄弱,特別是剛才金總,大型企業,國企,民營企業相對比較薄弱。但是整個運作過程實(博客)力和底氣、專業和系統還是有很大挑戰。
人力資本,中國隨著開放,國外移民政策一些變化,大批經營帶著大量資本轉移到包括新西蘭、美國、加拿大,還有其它方面,這也是我們值得注意的。包括今天很多企業,很多高管,只要有風吹草動,就有風險,這是企業一些代價。
其他因素,現在整個后危機時代,各國情況,包括政策方向很難琢磨,美國、法國、歐洲等等方面,股票問題比較復雜。這是挑戰。出路。
第一,因為國內企業主導地位,有它的優勢,能夠在整個大方面,把中國經濟比較穩定態勢做出來,無論是亞洲金融危機,還是今年進行這次危機,我們整個操控能力還是要強。
第二,管理模式方面還是有很大空間。人力資源管理,我非常同意金總說法。今天28號,黃陳對立也是關鍵日子,陳曉不是完全職業經理人,媒體當成資本對立,也反映了中國企業團隊建設方面還有很多問題。以至于影響到一個企業的生死或者方向,其實這中間代價很大,國美最近6個月的運作,其實所花的成本、精力、時間,如果是從機會來看,蘇寧用6個月的時間發展非常快,對國美的企業發展,可以看到這種人力資源高管團隊影響非常大。
第三,技術創新和監控調整方面,還有很多空間,剛才聯想的案例很有說明性。另外方正也做了很多內功,它的潛力,或者后發的能量很大。有一些接觸,他們這方面做得比較不錯、比較低調。我們近期大家都看到了,多如牛毛的私募基金,如果說五年前五百家,現在兩萬,注冊一萬家,可以說魚目混珠。其實是一個亂象,也是正常現象。因為中國融資方面,除了傳統的銀行,現在手續并不是大量放,其實錢放國內企業、大型工廠。但是一般中小企業、民企很難拿到資金或者資本,或者說成本,絕對不是3或5概念,加上在一起,10%左右。這樣成本非常大,二級市場,大概六千點到三千點,對于企業融資來說風險不大。深圳中小創業板是一個幾百家的概念,所以說銀行貸款、二級市場,中國信托基本上,私募投資得到很好機會。政府法規管制它不健全的情況下,各級政府沖動比較強烈,深圳、成都、重慶、上海浦東為私募發展創造很好政策和投資環境。
簡單講一下業務導向性的合并和收購。私募分成兩類:
第一,有控制權,非常活躍,最近比較大,說明我們中國各種資源配置加快,機制也在做很好的一些調整,所以這是一種機會。
第二,資本導向型,或者財務導向型的私募融資。具體內容不簡單講了。空間還是比較大。
國際市場上也是空間巨大,我們看看結構,中國也是最近十年開始做這個工作,有一個現象,可以允許看書,最近的三五年,私募投資由過去單純的財務性投資,IPO形式,轉向財務型、運作管理型、價值增值結構型戰略方式和運作特點之一,我們做的不是簡單少股,跟投,不是簡單的財務性投資,不是簡單的看好通過各種社會關系,拿到一個IPO的機會,而是真正對這個企業進行分析,在之前,對于產業做很好的分析。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如何通過幾個方面,對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增加。
第一方面,資本管理。第二方面,管理優化。第三方面,渠道、管理上配置。第四方面,上市的安排。第五,社會、政府資源一些配置。這幾個方面是我們募資過程當中講的差異化東西。不僅對企業有更大價值增加,同時對投資人有很好的責任,最后得到好的價值回報。
在這里跟大家分享,我們投資過程中,被投資企業經營管理上如何進行我們的分析、評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