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各式各樣的人在微博平臺上大發橫財,新浪并沒有聽之任之。2011年9月,新浪發布違規公示平臺,嚴格限制微博轉發廣告以及添加僵尸粉,如有違規,則面臨封殺危險。新浪的三條規定如下:
(1)賬號的粉絲如果經微博反垃圾部門判定為非正常用戶的,解除這些粉絲的關注關系;
(2)賬號發布的廣告內容,一經發現將立刻刪除;
(3)如果一個賬號多次出現上述兩條違規情況,將視情節輕重采取禁止被關注、禁止發博、封殺等方式處理。
新規出臺后,新浪微博處理了一批刷粉絲、發廣告、發布虛假活動的用戶,并公布了部分被處罰的賬號,包括“全球熱門搜集”、“最音樂”等幾十個粉絲數均過萬的賬號。
此舉引起了業內爭議,谷歌中國前高管郭去疾認為,“微博本身就是廣告,廣告權是言論自由的重要部分。只許新浪加廣告?那叫只許州官放火”。
有趣的是,這三條規定公布幾天后,第二條悄然被改動了,新規則是“賬號通過@、評論、私信等形式發布騷擾用戶的廣告內容,一經發現將立刻刪除。”這也意味著,直接發布或者轉發廣告內容不在禁止之列。
從這個改動上也可以看出,新浪在處理用戶發布廣告的問題上的尷尬態度,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全面限制。對新浪來說,最重要的是從平臺本身尋找盈利方式。
新浪微博商業化進程
新浪微博的商業化進程明顯落后于它的用戶們。互聯網分析師錢皓認為,新浪作為一個平臺,讓依附于平臺的第三方先賺錢是明智的做法。“用戶需要的很多Cye內容是需要由第三方合作伙伴來產生的,讓他們先賺錢,等他們都賺錢了,新浪微博賺錢只是時間的問題。”
據最新的財報顯示,新浪第一季度凈虧損137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為凈利潤1500萬美元。第一季度的運營費用同比增長82%至6672萬美元,其中大部分開支都與微博相關。
在第一季度的財報會議上,曹國偉稱,今年將會在微博上投入約1.6億美元,而這樣的投入可能將使新浪持續虧損。不過曹國偉同時表示,今年新浪將加快貨幣化進程。
新浪的商業化有兩個方向:個人和企業。
個人方向,新浪已經于上個月推出微博會員制度,用戶支付每月10元的服務費,便可享受關注上線提高、個性化模板等特權。此外,新浪還有微號、微游戲等收費渠道。
微博會員的推出后反響平平,提高關注上線,個性化模板設置、會員身份標識等特權,對用戶缺乏足夠吸引力。有媒體曾發起投票調查,結果顯示,6548人參與投票,愿意花錢成為會員的僅有2.5%。
業內人士評價,騰訊的基因是社交,而新浪的基因是媒體,因此微博會員很難達到QQ會員那樣的盈利規模。
企業方向,今年4月新浪已推出“微博廣告產品”。據銷售策略中心艾勇介紹,該廣告產品圍繞引擎、創意、頁面和信息流等四個維度進行規劃,將廣告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頂部和底部的廣告,另一類是右側推薦的廣告產品,包括推薦的賬戶和活動、視頻等內容。
曹國偉表示,下半年推行服務于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的自助廣告系統,并上線移動客戶端廣告系統。同時,今年下半年,新浪微博將同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在線數碼產品電子商務。據悉,目前自制廣告系統尚在研發之中,預計年底前才能上線。
然而,無論是個人服務方向,還是企業廣告方向,新浪微博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資深評論員曹悅平如此評價:“自新浪成立以來,就一直按照強勢媒體的方式獲得收入,這更依賴運營而非研發能力,也客觀上造成新浪的技術儲備不足。”
今年1.6億美元的投入,仍用于建立和完善微博的基礎設施,如微博信用系統、微博支付系統、微博數據挖掘系統。大規模的商業化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