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消息稱,社交媒體公司曾經被硅谷助推為具有無限潛力,或可改變世界,而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互聯網的炒作讓人迷失了方向。
除了少數例外,第一波在市場進行公開交易的社交媒體公司表現都很糟糕,這讓人回憶起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資金不流動及互聯網公司的崩盤使得整個硅谷陷入一片訴訟和反訴訟。
“開心農場”的研發者Zynga,以70億美元的市值預估于2011年12月上市,而其現行以每股3.15美元的價格交易,相較于其IPO融資時10美元的股價下跌了超過68個百分點。
團購鼻祖Groupon,曾被吹捧為可重塑地方商務的一家公司,也在近9個月內,從其融資時的20美元每股價格下跌至7.15美元左右。音樂服務Pandora Media的股價也在周五時從IPO時的16美元下跌至10美元左右。而影響力巨大的社交巨頭Facebook在周四的報告中也公布了其下跌100億美元的市值,該公司的股價也自5月不盡如人意的IPO起,直線下跌了三分之一至IPO時38美元的價格。
歐洲太平洋資本(Euro Pacific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彼得·希夫( Peter Schiff)表示,早期的風投們和私人股本已經兌現且獲利,而那些在IPO時高價購買股票的群體現在都以自掏腰包告終。他還補充道,就像10年前一樣,很多公司都獲利較快卻也很快就告終。
如果一個投資者曾向昔日的四家互聯網寵兒投資了1000美元,現如今也只會剩下317.50美元-706.45美元。而同樣數額的資金,倘若投資于商務化人際關系網LinkedIn,投資商的最終收益則會翻倍至2200美元左右。
然而也有諸多風投,如Facebook早期的風投阿塞爾伙伴公司(Accel Partners)就因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在IPO中大賺了一筆。Pandora的早期風投,很多是以50美分的股價購入。而其他的一些早期投資商則損失慘重,一些華爾街的頂級品牌,從富達(Fidelity)和T. Rowe Price到高盛投資公司(Goldman Sachs)和摩根史坦利投資公司(Morgan Stanley)都曾目睹了公司賬面損失累積至數億美元的慘狀。
那些有著更多業務重點的一些公司,尤其是LinkedIn,則會表現好很多。商務社交網站( jobs-networking site)價值100美元,相較于其在2011年45美元的IPO有很大提升,而Yelp作為當地點評網站,其自三月起就一直保持著高于15美元的IPO股價。
而在新創公司領域,諸如一些數據分析和企業軟件的公司,比如Splunk公司也表現良好。
然而一些顧客導向的社交媒體公司,其失敗的經營引發了對這個行業的擔憂。盡管這些公司并非如同1999年和2000年的公司一樣,仍然可盈利且增長勢頭強勁,但其能否持久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舊金山目的地財富管理公司(Destination Wealth Managemen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尤斯卡米(Michael Yoshikami)表示,人們只是對這些公司的盈利方案不了解,以及對證明這些巨額估值無誤表示沒有頭緒。
尤其卡米補充道,和六個月之前的境況不同,互聯網股票已不容樂觀。
風投們則擔心,如此備受關注的股票如今狀況百出,可能會對下一波即將上市的公司帶來負面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說來講,這種負面影響已著實存在。
梅菲爾德風險投資公司(Mayfield Fund)的執行合伙人蒂姆·張(Tim Chang)表示,這將會產生一個讓人毛骨悚然卻有著清醒效果的作用力,尤其是要解釋清楚為何一家公司可以市值10億美元或以上也變得很不簡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