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維靈活而專注,而且,直到現在,還充滿著創業的激情
樸素而認真,趙國棟無甚愛好,除了工作。他的想法是,做一家最大的網上增值服務公司。 從2005年想明白自己做的是一家金融增值公司而非互聯網公司之后,這位27歲的年輕人明白了自己的目標。而此時,他的公司已經每月達到6000萬元的流量,在同行中名列前茅。
天天都在想這個世界能怎樣怎樣
北方交大計算機通信專業大三學生趙國棟開始一邊讀書,一邊為朋友的公司打工,那時是2000年。朋友公司做的產品主要是安防系統,地點在北京理工大學里面。趙國棟就在兩個學校之間跑來跑去,最后做成了一個網站“中國安防信息網”。這個網站的反響不錯,趙國棟也開始接觸了讓人感到新鮮且興奮的市場。
但和很多創業故事不同的是,這個網站并非讓趙國棟輟學或者成為畢業后就開始創業的基礎。相反,正是這個網站促使趙畢業后首先去了一個安穩的工作崗位。因為網站制作得比較完備,趙國棟受到了公安部相關部門的注意。2001年大學畢業后,趙國棟來到公安部下的一個機關,開始為公安部制作安防信息網站。
不過安穩了兩年,趙國棟還是在2003年辭職了。在我們這個專題所敘述的所有創業故事的主角身上,我們都能看到一顆躍躍欲試的心。也許會偶爾沉默,但這顆年輕的心在適當的時候,總會推動我們的主角向前走出關鍵的一步。“因為公安這個行業是管理,而不營利,和我思路不一樣。”趙國棟回憶說。
辭職的時候正值SARS肆虐。由于大家都不敢出門,網上購物的交易量幾乎是翻番地增長。趙國棟決定從這里著手找市場。網上購物增加,網上支付的需求就會增加,但趙想到,當時使用網上支付手段的消費者并不多。網上支付是隨著網上購物而出現的新興行業,即通過第三方把資金從銀行打給商店。這個網上第三方需要在技術上解決網上支付的便利性、安全性等問題,也需要有足夠的信譽。在當時,只有銀聯和首信等少數背景雄厚的公司在進行這項業務。
但趙國棟仍然認為,它們不能滿足全部的需求,市場有很大的空間。他找來3個比他小一屆的同學和朋友,一位信任自己的遠方親戚則投入200萬元,作為第一筆天使投資。
2003年6月,4個人的公司開始運作了,辦公地點在北京郊區天通苑的一套租來的房子里,公司名字叫網銀在線。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做前期工作。”趙國棟說,他和同學就泡在簡單的辦公室里,“大家沒日沒夜的做,工作累了到樓下吃水餃,到大排檔吃東西、喝點酒。”
“我們天天都在想,這個世界能怎樣怎樣。”趙國棟一邊說一邊浮現出笑容。顯然,那是一段值得懷念的日子。
“那個時候,我們有很大目標,我們要超過首信,我們要把公司做上市。”趙國棟說,就是依靠這樣的熱情和斗志,最初的困難一一克服過來。3年之后的今天,“我們的業務量已經超過首信好幾倍了。”趙國棟說,這已是后話。
2004年5月,系統開發出來,終于可以商業化了。在此前的4月,趙國棟和同伴們接到了第一筆生意,網銀在線的一個簡單頁面,讓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找到趙國棟,為自己開辦的購物網站尋找支付平臺。聽說產品還沒有開發出來,這位留學生表示愿意等,并預支了服務費和開辦費。產品還沒有出來,就拿到了第一筆生意,四個年輕人高興壞了。對方給了大概5000元錢,“很多錢,”趙國棟說,這讓他們很激動,“因為我們的產品確實是有市場。”趙國棟立刻給投資方打了個電話。堅持了將近一年,總算是得到了市場的鼓勵,也讓趙看到了市場前景。
到產品正式投入市場,市場反響更為熱烈,第一個月,就有8萬元左右的購物金額通過網銀在線支付了出去。第二個月,網銀在線的交易量幾乎翻番,第三個月同樣如此。趙國棟的公司算是站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