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戰略
能夠找到客戶,趙國棟知道自己的這條路算是走對了。當時的網上支付公司不多,僅有的還都是大公司,一些小的商戶需要主動去聯系這些大公司。“我們得益于市場環境好,競爭少,有幾家都是大的,懶得和你爭小客戶。”趙國棟說。他的目光放在了這些中小企業上。
網銀在線找客戶的方法也是通過網絡。先按照行業選取公司,比如鮮花行業,就在百度上搜索,把一堆賣鮮花的都搜出來,然后一一游說。網銀在線最初尋找的行業,都是一些最容易使用網上支付的東西,比如鮮花、禮品、游戲點卡等。北京的蛋糕連鎖店好利來就是很早就爭取到的客戶。“當時我們的銷售人員去死磕。”趙回憶說,接觸好利來兩三個月后,恰好好利來推出自己的網上銷售網站,便成為網銀在線的客戶。
“我們不知道它有設立網站的計劃,純粹是碰上的。”趙國棟覺得,有時候運氣也有一定成分。3個銷售員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但大家都被創業的激情所激蕩,很多業務都是這樣“死磕”加上“運氣”拿下來的。好利來這樣的知名企業能夠出現在網銀的客戶單里,更代表了一種信譽,這讓趙國棟很高興。除了業務量,一個好公司所需要的雛形,漸漸越來越多了。
不過趙國棟也明白,單憑幾個人的公司和有限的資金,同龐大的霸主們競爭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趙開始從產品和服務上下功夫,而這正是小公司的優勢。
趙了解到,一些商戶簽約網上支付之后,在技術上還是不知道該做哪些程序的操作才能順利使用,網銀在網站上設置了一些演示畫面,還有提示用戶自助注冊的操作界面。此外,趙又設立了專門的服務人員,幫助商戶安裝調試網上支付系統。人員不多,只有一個,每天通過MSN、QQ或電話不斷給客戶解答問題,非常忙碌。但就是這一個人,讓客戶感覺到“有人管”。
另一個吸引客戶的服務措施是,網銀在線從2004年10月開始推出了與商戶按天結算的制度,此前業內同行一般是按周或按月結算。這個很受到商戶歡迎的措施同樣沒有付出太大成本,雖然結算后臺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后臺的人員并沒有改變,還是兩個人就能全部做下來。“操作其實并不太復雜,主要還是要舍得放棄資金按周或者按月結算可以讓公司得到的好處。”趙國棟說。
到2004年12月中旬,趙國棟又推出24小時電話服務。“一些買游戲點卡的人可能半夜2點還需要購買,如果這時候他的支付遇到困難,又找不到咨詢,就會覺得資金不安全。”網銀在線市場總監羅大衛說,“我們是業內第一個推出24小時服務的,而到了2005年,很多公司都這樣做了。”之后,在網銀在線的支付版本上,又為商戶增加了自動對賬和報表功能,這些都是讓商戶喜歡的附加功能。
對于“服務”二字,趙的體會很深:“這是一個意識的問題,不需要很多錢。”但也有需要投入的時候,比如網通和中國電信南北對峙的情況到2005年就很明顯了,客戶的支付速度也受到了影響。趙國棟就投入了20萬元,在南方的上海建立了一個雙線路系統,這20萬元對當時的網銀在線而言是很大一筆資金。正是在服務的積累上所表現出的靈活,不斷幫助銷售人員爭取到了用戶。
2005年3月,網銀在線爭取到了自己最知名的客戶——微軟。微軟在網絡上向企業銷售產品,需要網上支付。通過銀行介紹,網銀在線找到了微軟,趙國棟親自去跑這單業務,三四個月之后終于拿了下來。“其實從技術的角度而言,要實現微軟要求對于大多數公司而言都不困難,但微軟還是選擇了誠懇而及時的網銀在線。”趙國棟說,“微軟使用我們的產品,會讓其他客戶更有信任感。”
在網銀支付領域,達到每月1000萬元流量是個檻。趙國棟介紹,2005年初,網銀在線就達到了這個他們當初視為天文的數字,此后進入穩步增長。每個月都會以20%的速度遞增,直至現在的6000萬元流量。現在,網銀在線既有很多小客戶,也有一些大客戶,趙介紹,最大的客戶是一家多游戲總代,最多的時候甚至能到1000多萬元的月交易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