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威客
威客是指在網絡互動問答平臺上用自己的技能、知識、智慧獲取財富的人。威客的英文名稱為Witkey,意思是智慧的鑰匙。顯然,那些有某方面專業特長又比較空閑的人士,完全可以在網上成為威客中的一員。對于創意產業鏈中的創作人員(即威客)或一般的創意興趣愛好者,可以利用沃客發揮自己的水平,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能,也可以參與討論、評價其他創作人員的創意作品,對提高創作人員的創意水平及交流創意思想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有些人士將沃客與威客認為是等同的事物,這似乎不妥。筆者認為,沃客是那些發布設計任務的企業及所使用的發布網站的統稱,而威客是那些參與設計的網民的統稱。當然,威客也經常利用其技術在其他類型的網站(如Googleanswer、百度知道和新浪愛問等)中給別人答疑或解決難題。他們通過參與智力勞動獲得收入,把智慧、知識轉換成實際價值。
掘客模式
1.掘客的概念
掘客,音譯于英文Digging(挖掘),是指網民自己發掘、上傳信息,從而通過用戶閱讀量決定信息在網站上的排名。掘客是Web2.0的又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2.掘客的起源
2004年10月,美國人凱文。羅斯創辦了http://www.digg.com網站,這是第一個掘客網站。該上從2005年的三月開始漸漸為人所知,最初定位于科技新聞的挖掘,于2006年的6月第三次改版,把新聞面擴充的其他的門類,之后,其流量迅速彪升。目前Digg.com已經是全美第24位大眾網站了,正逼近紐約時報(第19位),輕松打敗了福克斯新聞網。Digg.com的Alexa的排名是全球第100位。每天有超過100萬人聚集在Digg.com,閱讀、評論和“Digging”幾千萬條信息。國內典型的掘客網站有至酷掘客、中國掘客、窩窩網等。在這些網站中,沒有網絡編輯,所有文章都是由網民上傳的,網民評論投票,投票高的信息排名靠前。
3.掘客的核心思想
掘客的核心思想是發動大眾進行新聞挖掘。掘客與一般新聞網站所不同的是,新聞網站的新聞是由編輯推薦的,編輯的喜好決定了網站的內容,而掘客把這個新聞篩選的權利交給了網民,由網民民主投票來決定網站首頁應該顯示哪些新聞。掘客相信大眾網民的眼光和判斷力,這樣,挖掘篩選出的新聞往往是最有價值的,最受網民關注的新聞。
4.掘客的應用
掘客的特點較適合以下幾類網絡的應用:
(1)信息挖掘與共享:當某些網民發現了好的文章,可能想推薦出來給其他網民分享,這就是掘客的原動力。而且凡是自己提交的文章,都會收錄在自己的掘客家園里,等于是為自己提供了一個網絡收藏夾。
(2)有效信息搜索與瀏覽:對于閱讀者來說,在掘客網站上看到的文章,都是經過網民篩選的,可以算是去掉糟粕的精華。因此,利用掘客進行信息搜索與瀏覽省去了大量的在網上無效搜索的時間,提高了搜索的效率。尤其是目前流行的Tag機制,能讓閱讀者迅速定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節約了網民的時間,也提供了閱讀的指南。
(3)志同道合者的交流園地:掘客還提供了朋友圈的交友功能,和一般的純粹為了交友而交友的網站不同的是,掘客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閱讀喜好,所以才會走到一起,成為好友,這樣的好友才會有共同語言。
(4)網上評論:掘客不僅僅是把文章挖掘出來,還要發動大家對挖掘出來的文章發表看法,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對于評論者來說,原文只是一個引子,而評論有時比原文更有價值。
(5)博客及其他信息推廣:博客的時代是全民寫作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博客中來,掘客可以用于推廣自己的博客。為了讓自己的博客迅速被別人所知,選擇掘客做為博客的推廣平臺,把文章自己推薦到掘客,可以接受更多網民的瀏覽、點評和投票。
(6)網上信息收藏:對于喜歡使用網絡收藏夾的人來說,在掘客的每一次投票,每一次推薦,每一次評論,都是一個收藏的過程,凡是網民關注的文章,都會保存在網民的個人掘客家園里。
(7)文化創意人員交流場所:利用掘客,可以使創作人員或創意公司將其創意理念或創意產品公布到一些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領域的專門掘客網站中,然后由公眾對其創意理念或創意產品的進行投票,可以反映公眾的看法與關注程度。當然,由于多數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領域的專門掘客網站的訪問者大多都是有相關背景和興趣愛好的人,其觀點與關注程度也能較公正地被反映出來。
(8)RSS訂閱:對于RSS訂閱器使用愛好者來說,掘客提供了標準的RSS訂閱,以及分類的RSS訂閱。訂閱者可以隨自己的喜好訂閱自己喜歡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