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不知不覺中,譯云國際信息服務公司橫掃在滬外國領事館和跨國公司的翻譯業務,同時還在全國開了幾十家翻譯連鎖門店。有人因此感嘆:中國翻譯產業界已崛起一個“巨人”。
在這個“巨人”的背后,有一個24歲的小姑娘,口氣大得嚇人:“最遲后年,我們公司將在國外上市。”她,就是“譯云國際”創業者之一的陳弋桃。
朋友們都叫陳弋桃為“桃子”,“80后”的她和校園里的大學生沒多少區別,也喜歡模仿漫畫里的卡通人物說話。唯一特別的是,大三實習時的一件小事,變成了她淘第一桶金的起點——
一番閑聊,萌生創業沖動
陳弋桃是四川宜賓人,復旦大學世界經濟專業2000級學生,按她自己的話來說,“在學校里特別折騰,什么都干”,曾憑借一份商業企劃書,獲得了“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獎”的三等獎。讀大三時,經人介紹去了一家公司實習,當老總的實習秘書。這位老總名叫戴劍飚,和陳弋桃是老鄉,曾被評為“第一屆上海IT十大新銳”。
“我過去后發現他有秘書。他也郁悶,不知道讓我干什么好,就跟我聊天,問我之前在干嘛。”暑假里的一段時間,陳弋桃給一個印度人做翻譯。她就特別激動地告訴他,“做口譯賺了2000多元錢。”
一番閑聊,讓戴劍飚隨口說道:“要不我們就把互聯網和傳統的翻譯業務結合起來,做個翻譯網站?”
于是,陳弋桃馬上進行市場調查,發現盡管當時上海的翻譯公司很多,但市場很亂,價格戰打得厲害,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認真考慮過服務、質量等問題。陳弋桃回憶說:“當時的市場不是想象的那樣沒人做,其實有很多人做,但我覺得還是有機會,值得一試。”對于陳弋桃的市場調查與分析,戴劍飚予以認可。
一半是戲言,一半是認真,兩個四川人就這樣倒騰出一個提供語言翻譯服務的企業——譯云國際信息服務公司,一個英文名為“YesMeaning”的專業性翻譯網站,也隨之橫空出世。
傳真發出,遇到貴人相助
“譯云國際”于2003年10月23日正式成立。戴劍飚投了4000元錢作為啟動資金,主要用于辦公支出。為此,戴劍飚的一些朋友認為這筆錢將被“扔到水里”,“可能連響聲都沒有”。陳弋桃知道后很憤怒,她對戴劍飚說:“我肯定不會讓你失望!”
于是,陳弋桃開始忙碌地尋找客戶。這項工作對她而言,劣勢無數,優勢只有勇氣。
因為有同學在花旗銀行實習,陳弋桃就興沖沖地跑去拉客戶。途中,她坐著公交車,搖搖晃晃了兩個小時,一路都在幻想著“搞定”客戶后公司如何發展的好事,但結果令她很失望,花旗也就是跟她談談而已。
無奈之下,陳弋桃就往一些大公司傳真“譯云國際”的翻譯合作意向書。沒想到,居然還真有一個人回了郵件,署名為王勁松,是麥肯錫公司翻譯部的經理,郵件上面寫道:你們發來的意向書還有錯別字,而且傳真連個封面都沒有——這樣子還是關門比較好!
怎么辦?陳弋桃立即打電話找到王勁松,坦誠地說:“我們是學生創業,很多東西都不清楚,謝謝你提這么多意見,要不我請你吃飯?”
王勁松開始推辭,后來有點好奇,就和陳弋桃見面了。一頓飯下來,王勁松說:“別擔心,我會幫你的。”
王勁松在麥肯錫的工作非常忙,他總是在去機場的路上打電話給陳弋桃介紹客戶。終于,陳弋桃有了第一個客戶——一家美國軟件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