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淘金,追公交車追到15%工廠股份
回憶初到深圳時的情形,侯曉軍只有苦笑:“對于只有一張高中文憑、年過四十的我,深圳的機會并不比西安多多少。”舉目無親,侯曉軍整整60多天沒有找到一份工作,兜兒里家里人湊起的1000元錢已經所剩無幾了。
“盡管沒掙到錢,可我從沒有放棄的念頭,總想著會有機會的。”終于有一天,一張招聘電子玩具廠廠長的廣告吸引了他的視線,和對方一聯系,才知道廠子還沒有建起來。侯曉軍毫不猶豫地找上門去毛遂自薦,對老板談了自己車間主任的經歷,并對企業的管理和建設提了不少建議。“大概是我的勇氣和十幾年當裝配工的經歷起了作用,這位老板當場決定聘用我負責生產流水線的設計和工程安裝。”
工資多少都沒講,侯曉軍就干了起來。水土不服,身上起了疙瘩、腿上長了瘡,但侯曉軍沒日沒夜地泡在車間里。半個多月后,滿手水泡的他竟然一個人完成了簡易玩具流水線的設計和安裝。
老板很快提升他為管理生產的副廠長,月薪1500元。“那是我有生以來的最高工資。這1500元我終身難忘,因為來的太不容易了。”由于股東原因,這個玩具工廠不久就關閉了。不過,這段經歷給了侯曉軍從無到有開辦企業的完整經驗。不久,他又在一家只有幾十人的彩印廠找到了工作。
“名為‘經營部’經理,其實就是到處拉印刷業務的活兒,裝備只有一輛破爛自行車。”有了從前的推銷經驗,侯曉軍這次老道了許多,他敏銳地發現,對沒什么技術力量的小彩印廠,大批量的礦泉水瓶是主要的業務機會。
于是,在深圳繁華的大街上,人們常常看到一個中年男人騎著輛叮當作響的破自行車,狂追著駛過身邊的一輛輛公交汽車,還不時停下來記著什么。那是侯曉軍在忙著抄公交車上瓶裝水廠家的地址和聯系方式。在其他同事疲于尋找一次只能印一兩盒的名片、包裝紙、包裝盒的時候,侯曉軍卻拉到了大批瓶裝水商標印刷業務。這一回,侯曉軍獨辟蹊徑的生意靈感獲得了可觀回報:彩印廠老板決定,將廠里15%的股份劃給侯曉軍個人,參與年底分紅。
這段苦樂經歷磨練了侯曉軍的經營意識。他發現,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廣東,隨著汽車進入家庭,與之配套的汽車服務業正逐漸成為朝陽產業,他自己就眼看著一些小小的汽車裝飾店很快擴展了門面,增加了員工。這些眼皮底下的成功案例刺激了侯曉軍,終于有一天,他決定回西安,自己創業。 1997年春節,侯曉軍懷揣著在深圳打工掙來的5萬元創業資本,回到了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