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產品
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不管投入多大,都應作為廢品處理。高標準,零缺陷,精細化。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保質才能保量,沒有質量等于無效勞動。質量問題要未雨綢繆,不要亡羊補牢。高質量的產品是高質量的人干出來的。
二 關于名牌
名牌不是檢測出來的,也不是靠政府部門評選出來的名牌只能產生在市場上。優質產品不等于名牌產品。誰在市場上賣得快,賣得多,賣得貴,誰就是名牌。企業圍墻之內無名牌。名牌無國界,走出工廠的大門就是國際市場。成不了國際名牌在今后的市場上很難立足。一個沒有自己名牌的企業,今后只能是別的企業的生產加工基地,沒有希望。沒有中國自己的名牌,就沒能自己的市場。一個沒有自己市場的市場經濟,這個市場經濟有什么意義?名牌是全員的工程,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如果每個人的工作都差一點,那么這個名牌就差得太多了。資本是船,名牌是帆。船大了,能不能開得動,開得快,要靠帆。沒有名牌延伸能否成功,關是人的精神和企業文化能否延伸成功。名牌只代表今天,不能代表明天。名牌靠天天盯住市場努力保持,靠消費者用貸幣形式投票決定。
三 關于市場
觀念不變原地轉,觀念一變天地寬。用戶永遠是對的,絕不對市場說不。先賣信譽,再賣產品。只有疲軟的產品,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信譽、美譽度也是金錢,世界上最難買的是人心。知名度不能使企業一勞永逸,信譽才能使之長盛不衰。質量意識意味著滿足標準,金牌意識意味著滿足用戶。一個產品就是一個載體,市場營銷不是賣而是買(收買人心);要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創造市場:不是從現有的有限市場份額中搶一塊,而是另做蛋糕獨自享用。讓利未必得市。先開市場,再開工廠。先難后易:在發達國家擴牌子。市場的難題便是開發的主題。
“浮船法”:只要比競爭對手略高一籌,半籌也行。只要保持高于市場的水平,就能處在競爭對手之上。
打倒自己:與其讓別人來打倒你的產品,不如自己先打倒自己,不斷地否定自己的過去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快魚吃慢魚:誰反應速度快,信息準,行動迅猛,誰就會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