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工作狂。”蔡金釵對記者直言不諱。在他的日程表上,2007年12月從月初到月底行程安排得非常滿,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在全國各個城市之間穿行,雖然剛熬過一個通宵,坐在記者面前的蔡金釵仍然神采奕奕,激情飛揚。“有人說一流老板工作3個小時,二流老板工作6個小時,三流老板工作8個小時,四流老板工作10個小時,這樣來看的話,我只能算個四流老板了。”他幽默地說。
作為福建省晉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常務副董事長,蔡金釵分管盼盼集團的銷售工作以及好幾個分公司,工作任務非常繁重,“也不能說不累,每天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每次圓滿地完成一個任務后,我就會有一種成績感。”
從白手起家創建晉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到如今發展為一個擁有九家全資分公司和一個海外工廠,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品牌在休閑食品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現代大型食品集團,蔡氏兄弟這11年來的辛苦打拼創造出了無可爭議的成就。但蔡金釵特別對記者強調,是“成績”而不是“成就”。雖然盼盼集團2007年銷售超過10億,法式小面包更是創造了單品銷售5—6億的奇跡,但是他謙遜地認為這些都還不能稱得上“成就”,不管是盼盼集團還是他個人,都還有很長的發展道路要走,目前談“成就”還為時尚早。
選擇開始,絕不后退
在這個行業中一旦進入了,借用朱镕基總理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996年,在蔡金垵的帶領下,蔡氏兄弟開始創辦食品工廠。創業之初,他們沒有經驗也沒有資金,全憑要改變貧窮命運,開創自己事業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的開創時期。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消費者對于休閑食品的需求初露苗頭,蔡氏兄弟看到了這個市場機遇,開始進軍休閑食品生產領域,并且創造了象征希望和未來的“盼盼”品牌。最初公司以生產油炸食品為主,包括“三合一”、“五合一”魷魚卷、蝦條等。作為一個全新的食品企業,員工少,資金不足,銷售網絡還未建立,品牌也談不上知名度和影響力,一切從零開始,這一時期公司的大小事情都需要幾位老總親力親為,一人身兼數職。至今在經歷創業階段的老員工中還流傳著當年董事長、總裁和普通員工一起吃干糧泡面,甚至裝卸貨物的感人故事。
“食品是快速消費品,市場變化非常快,競爭也很激烈,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前,我們也沒想到會這么辛苦,如果說開始我們只是在懵懂地創業,承受著奔波勞累的辛苦,那么現在我們更明白了肩上的壓力和重擔,在這個行業中你一旦進入了,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在回憶到公司發展初期的時候,蔡金釵充滿感概。
1997年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下,盼盼在油炸食品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慢速變性薯片”,由于口感好、價格低,產品投入市場后大受歡迎,在銷售最旺的時節,僅成都地區每天就要發2車貨。“這支產品為盼盼賺得了第一桶金,甚至現在還擁有不錯的銷量。”蔡金釵回憶說。
在受到新品開發成功的鼓舞后,盼盼又加大了研發力度,推出快速膨化食品、果凍飲品、薯片、蛋黃派等產品。為了解決膨化食品體積大、重量輕、運輸成本高、投放市場慢的問題,同時也為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資源,盼盼采取了“走出去”的發展策略。自1997年下半年以來,先后在遼寧沈陽、四川成都、河南漯河、山東臨沂、湖北漢川、廣西南寧、甘肅白銀、福建長汀等地興辦了八家分公司,幾乎是一年辦一個新公司,并且創辦一個成功一個,為建立全國的經銷網絡布局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