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胸懷高遠、腳踏實地,我能!
腳踏實地,簡單的講就是把每一件小事情都做好。我曾經參加過一次新東方的招聘說明會。當時主講的老師叫白勇,是新東方的人力資源總監,他是我特別好的朋友,去年因病去世了。當時我在下面非常認真的聽并且認真地做筆記,后來我把他所有的講話整理出來,他講了一個半小時,我記了一個半小時,后來我整理成一篇稿子給他,他特受感動。同時我對他講話的意思和思想也比一般人要理解得深刻一些,這些體會對我公司以后的人力資源工作幫助不小。如果現場有人把我的講話整理成稿子,然后到我的公司應聘,我一定會錄用他的。(笑)
我們需要的是將每一件小的事情做好,包括聽我的演講。(笑)我可能耽誤了你們兩三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我希望我今天講的話里面有一兩句話對你們有用就夠了。(笑、掌聲)
我國比較著名的美術教育家肖峰是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的院長,他曾經去前蘇聯的列賓美術學院學習了三年。他回來做了一個報告說,他三年學了七個字:“比較,比較,再比較”。大家都不明白,說三年你就學了這七個字?什么叫“比較,比較,再比較”?其實從我們出生到我們死去都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比較中。找男朋友要比較,找女朋友要比較,上大學需要比較,找工作也同樣需要比較。我們的公司在做決策的時候要比較,國際奧委會在決定由哪座城市來承辦奧運會時也是要比較的。(笑)
肖峰院長說的比較是畫畫的方面,比較色彩的冷暖和空間的關系。我覺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區別在于:自然科學每種學位所學的東西都有遞進。但是社會科學或者是人文科學表面上看起來并沒有太大的遞進關系。就像我們學美術,老師初中的時候是那句話,高中、大學,直到博士也還是那句話,只不過大家理解的程度不太一樣。
同學們在大學里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比較。所謂的課堂知識,也就是你們的專業知識,三年以后大部分都將被淘汰,關鍵是方法。很多同學花很多的時間計較一門課得分數怎么樣,我覺得只要及格就行,因為當你工作以后你就會發現這些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思考和學習的方法。能為自己的事業找到正確的方法,或者知道如何去尋找這種方法,這才是大家真正需要的一種能力。
在招聘客戶經理的時候我們會問一個這樣的問題:比如說張學友要到北京來演出,你來應聘我們公司的客戶經理,現在公司希望把張學友演唱會的單子做下來,你有什么辦法?大家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比較復雜。其實仔細想想,并不困難,你可以先去了解一下演唱會是誰主辦的,是誰批準的?你去找到批準的機構,再通過批準機構找到具體的負責人。負責人他一定有朋友,你可以通過他的朋友或者他的同學找他。你也看看他是哪所大學畢業的,可以通過校友的關系去找他。總而言之你要找到一條路徑,也就是你如何到達目的地的途徑,這就是方法。(掌聲)至于接下來你怎么談,怎么去溝通,那是你的技巧,怎么寫策劃案是你的技能。關鍵是方法,方法是最重要的。大家能夠在大學里面學會思考的方法就可以隨時畢業了。為什么比爾蓋茨可以大學沒畢業就走人?因為他學會了方法!
網上曾經有一個調查問你是否后悔上大學,大約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后悔上大學。我覺得這并不是大學本身有什么錯,而是大家學習方法可能存在某些問題。大學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地方,可以學東西,鍛煉身體,談戀愛,還可以賺錢,特別好。我覺得做人,做事,還有學習,一定要注意最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方法。
有了正確的方法,再加上胸懷高遠的想象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你就會夢想成真。讓我們每個人都大聲對自己說:胸懷高遠、腳踏實地,我能!
十三、七個簡單而重要的小觀點
好了,這是我在北京發展的一個大概的過程,我在這個過程中間也穿插了一些小故事跟大家分享。我有幾個小的觀點要跟大家分享。
第一個,是剛才講的,投入的把每一件小事情都做好。
第二個,就是要隨時隨地擁有主人翁意識。
你如果永遠抱著打工的心態工作,你永遠就只能打工;如果你抱著老板的心態工作,你遲早會成為老板。打工和老板有什么區別?打工是老板給我多少錢我干多少活,我不能干多了,那樣會我就吃虧了。老板永遠是我的對立面。你抱著這樣的心態只能永遠是打工的人。而假如你把自己看成是老板,那就完全不同了。我覺得我自己一直是這樣的做的。無論在教書還是打工,我從來沒有想過公司應該對我怎么樣,而總是在想我為公司付出多少。你一定要用老板的心態去做事,你或許在這個公司里面得不到認可,但是你的努力一定會在在別的地方得到認可。你在這個公司努力工作時學到的東西和積累的經驗是你自己的,不是別人的。而相反你如果不努力,那么耽誤的工夫和浪費的時間也是你自己的。學到的東西別人永遠都拿不走。你不可能在一家公司干一輩子,現在不講究終身雇傭制了。在我看來,個人和公司擁有兩條不同的軌跡,這兩條的軌跡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可能重疊。當然,有時候因為另一條軌跡的吸引力相當強大,把你吸引過來,這是有可能的,就像月球被地球吸引一樣。
心態非常重要,在任何時候一定要用主人翁的意識。
一個非常著名的企業挑了三個人。在幾萬人里面選了三個人。最后的比較是這個人,這個主考官拿了一張白紙扔到地上,前面兩個人都繞過去了,第三個人撿起來放到桌上,結果這個人被錄用了。
我有時候在公司應聘也是這樣的,幾個人一起聊完了,我的茶幾有幾個茶杯,如果有人把杯子扔到垃圾筒里,我肯定會給這個人加分,因為他有主人翁的意識。
每個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間,在工作的過程中間,都有這種主人翁意識。我們肯定離成功的距離就不遠了。這就是第二個觀點。
第三個觀點,就是人生分為五個階段,只有每個階段都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我把人生的五個階段分得不一定正確。第一個階段是0—15歲的時候,這是長身體的時候,基本上這個時候學習也沒什么用處,意義也不是特別大。要學的東西在第二個階段很快就能補上。第二個階段是15—30歲,是長知識的階段,同學們大部分可能都處在這個階段。我今年是32歲,剛剛過了長知識的階段。30—45歲是工作時間,這是第三個階段。這個15年是我們最輝煌的,也是最美好的,最黃金的工作時間。當然這個階段我們也需要不斷的學習。第四個階段45—60歲是享受階段,享受生活同時也享受工作。因為工作已經定型了,得心應手的工作就是一種享受。60歲以后是第五個階段安度晚年,每個人會隨著個人的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像我就是16歲的時候還在長身體,因為我那個時候大概一米四幾,后來就用了大概一個學期的樣子長到現在這個樣子。(笑)那個時候就每天天天吃饅頭。我那個時候二兩一個的饅頭,早上買八個,就是長身體的。你要每個階段都有值得回憶的時候,那才是完美的人生。我基本上是反對大學生在學校期間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來創業的。學生以學為主。學習的階段就去做工作階段的事,不符合每個階段都完美的標準。(笑)
第四個觀點,千萬不要計較第一份工作!
我們今天在這里討論創業和就業問題,在座的很多同學也正面臨畢業要找工作的問題。很多人都問我,如何面對第一份工作?這個可能大家比較關心。第一份工作,總的來講跟談戀愛一樣,“初戀總甜蜜,開花不結果”。(笑)因為第一個工作你還不知道你的人生規劃是什么,你的方向在哪里?你也不可能知道。我們很多同學花很多的時間找第一份工作,像結婚一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大部分都不是第一個人談完戀愛就結婚的。我是說大部分,不是全部。(笑)
第一份工作一定不是你最后的工作,這種概率至少會有99%。所以對一份工作,我們應該不挑不揀,不要講待遇,講位置,講環境,什么都不要考慮,有事情做就可以。因為這只是你的一種經歷。就像跑長跑的時候,誰也不會在乎前一百米誰排在第一,因為大家關心的是最終你跑到第幾。第一份工作不要計較。不要問你公司給你帶來什么。要多問你為這個公司做了什么,為這個團隊做了什么。
第五個觀點,但問耕耘,莫問收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去年參加某團省省委的副書記的招考。他們的考試不太科學,考副處長、處長、副廳長都是一套題目。有一天考試出來,有個考生問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呢?他說,“桃樹李樹不說話,他們中間還有一條路,這可麻煩了。”所有的人都被他逗得哄堂大笑。
為什么是桃花和李樹不說話,它們下面還會有一條路呢?因為人們要摘它的果實。你即使在這個環境得不到回報,你在那個環境會得到的。我覺得工作就是這樣,你要努力的去注意你的付出,不要的注意你的回報。我想對我最壞的人一定是對我提要求提得最少的人。
第六個觀點,要學會把長遠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的目標。
我覺得大家一定要學會把自己長遠的目標分解成小的目標。比如今天要背50個單詞,每次背5個就比較簡單了。再比如你想追一個漂亮的女孩,你不要一開始就把目標定為和她一起看電影,這個有點難,容易受挫折。(笑)如果你的第一個目標是讓她接受你送給她的散文集,你就會發現自己比較容易成功。(笑、掌聲)。
我昨天晚上跟岳成律師在聊天的時候,他說自己76年進縣城,86年進省城、96年進北京,06年去美國。他說聯合國我們去不了,在聯合國的所在地開個所總可以吧。這樣就是循序漸進,而且十年一個臺階。他說我當初的目標就是進縣城,然后覺得省城可能目標會更大一些,最后覺得到北京也挺好。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些簡單,有效,快樂的目標。
就說我過生日的事情吧。在北京我第一個過生日的時候,我的目標是繞著三環跑了一圈,丈量以下北京到底有多大。這個目標很容易實現的。第二年過生日,賺了一點錢買一輛自行車騎車走了一趟四環這也不錯。這也是我的目標,因為北京在發展,四環更大,我的舞臺也就更大。我說要看看北京到底有多大,這么大的北京到底有沒有我的立足之地。我邊騎車邊想這個問題。當然,在大街上跑步太麻煩,我就跑到橋上去數車,我數過一千輛車就走。我在想這么多車,哪輛屬于我呀?我的目標比較簡單,就是要在自己來北京的第三個生日時給自己買輛車。
第三年生日的時候,也就是我來北京兩年零四個月,創業兩年整的時候,我終于就買了我的第一輛汽車——紅旗,開著它到還正在修建的五環上去瀟灑了一回。(掌聲)
后來那輛紅旗車還給我打擊了一回。我為了擺闊,有一次去北京師范大學去招聘時特意找了一個司機,我自己從后座慢慢的下來,跟同學們聊天時也裝出一副很深沉的樣子。有一個女同學說,王總你看著特別年輕。我笑瞇瞇地問,你覺得我多大呢?她說:“我看你最多也不超過四十。(笑)我當時特郁悶。我怎么也不會四十吧,我說你是學什么專業的?她說我是學歷史的。(笑)我說那學什么方向呢?她說我是學考古專業的。(笑)我說那差不多。她還說是我看人一般都很準的,不超過兩歲。(笑)那個人最后真到我們公司來了,她知道我的實際年齡以后跟我講,王總不好意思我看走眼了。我說沒關系,考古的差個十歲八歲的沒問題。(笑、掌聲)
大家看我的目標比較簡單吧,三環、四環、五環而已。這個道理比較簡單,我甚至有一天有一個計劃,我想我在生日的那天繞全國走一圈。一早從北京出發到烏魯木齊,再到拉薩,再到三亞,再從三亞飛上海,再飛回北京。我想我在一天之內把全國飛一遍,一定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人都是有期待的,在期待的過程中間,努力奮斗的過程會因為這個期待而變得越來越短。
坐過飛機的同學們都知道,飛機沒有起飛之前的時候,大家在座位上為什么都很安靜呢?因為大家有期待這個飛機飛起來,帶我到目的地去。所有的飛機在降落后,還都沒完全停穩的時候,大家都站起來了,為什么?因為沒有期待了,目的地已經到了。
我們一定學會給自己制造一個期待,一個目標,一個讓自己想起來就快樂的、輕松的容易實現的目標。
第七個觀點,要學會時刻保持快樂的心態。
我跟大家講一個小的故事。在一個停尸房里面,送來三具尸體。奇怪的是他們臉上都帶著微笑。那里的工作人員看到這三具奇怪的人體就問,他們為什么死了還在笑?這說明他們三個心態都非常好,他們學會讓自己懂得期待,然后才能享受生活,享受快樂。原來第一個家伙中了三百萬的彩票笑死了,第二個家伙房子改造的時候挖出了一批古董,激動死了。第三個呢?他是被閃電劈死的。那他笑什么呢?因為他以為有人在給他拍照呢。(笑、掌聲)
這是一個小故事,說明他們懂得期待,懂得快樂,以至于能夠笑對死亡。
我有一個朋友心態很好。北京有一陣流行悶棍搶劫,很多人都死于棍下。我有一個朋友被搶了,也挨了一悶棍。朋友問他說你不是剛剛去完西藏拜完佛回來嗎?看來佛也不靈呀。但是我的朋友說,你錯了,我是幸虧去了西藏,拜了佛,要不然我就沒命了。他接受治療的時候也很快樂,跟他一樣挨悶棍的人都死了。
心態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快樂的心境,每件事情都能夠找到快樂。苦不苦,想想薩達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一個人如果能夠把磨練當作財富,他一定會成功。(掌聲)
好了,今天我結合了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些比較樸實的小故事和大家交流,我沒有跟大家講太多的大道理,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獲得一些小小的收獲。(掌聲)
我們休息五分鐘,五分鐘以后我們再回來。回答一些問題。我還準備了一些小的禮物,回答的問題好的,有代表性的問題,我們給他掌聲,同是也給他一些小的禮品好不好?(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