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利特和惠普另一名聯合創始人大衛·帕卡德兩個家族加起來擁有大約18%的股份,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于惠普的股東和員工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而卡莉僅僅是一個充滿個人魅力的“女王”式領導。雙方在投票之前,各自投入幾千萬美元大肆宣傳、公開辯論與巡回路演,展開了一輪絲毫不亞于參議員選舉的選票爭奪戰,無所不用地爭奪機構投資者與中小股民。
一場大戲過后,卡莉最終以8.38億贊成票對7.93億反對票的微弱優勢擊敗休利特,并將后者踢出董事會,成功完成了與康柏公司的并購。盡管這樁并購在前期顯現的效果并不佳,但其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還是在后來得到了體現,惠普公司的股價在并購后上漲了近兩倍,市值跨入千億美元級別。現在,惠普創始人家族已經無人在公司任職,不過他們也沒有像喬布斯那樣負氣賣出手中股票,而是選擇了安安心心做股東。
為什么創始人及其家族會屢屢在公司控制權爭奪中敗北?此中道理與跟陳黃之爭看似“出乎意料”的結果是一樣的,投入真金白銀的股東,尤其是機構投資者跟看客的心態畢竟不同,對他們來說,誰“對”誰“錯”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誰能夠保證公司的平穩有序經營。在這一點上,作為現任管理層的職業經理人有著天然優勢,正如陳黃之爭中,盡管大眾輿情幾乎一邊倒地支持黃光裕,但黃光裕所提出的胞妹黃秀虹加上律師鄒曉春的接管班子,在投資者心目中顯然無法與陳曉所帶領的成熟管理團隊相提并論。
不過,CEO們也不是沒有敗走麥城的時候,迪斯尼創始人后代小羅伊·迪斯尼罷黜明星CEO艾斯納便是一個經典案例。曾是小羅伊心腹的艾斯納當年正是被小羅伊一手扶上CEO和董事長的寶座,在此后長達20年的時間里,他對迪斯尼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創下了連續15年的高增長率,公司市值從不到20億美元增長至將近900億美元,艾斯納本人也被譽為“擦亮迪斯尼招牌的魔法師”,成為全美在位歷史時間最長、收入最高的CEO。
這種好景一直延續到迪斯尼贏利增長首次沒有達到預期的1999年。此后,流年不利的迪斯尼先后遭遇了“9·11”事件所帶來的全球旅游業沖擊、主要卡通形象米老鼠知識產權即將到期、合作伙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分道揚鑣等重要經營拐點,業績表現持續低迷。當時已被艾斯納排擠出董事會的小羅伊抓住了這個機會,猛攻艾斯納在經營和管理上的失誤之處,指出他已不再是“經營迪斯尼公司的最佳人選”。
為了爭取迪斯尼股東和社會輿論的支持,小羅伊還建立了“拯救迪斯尼”組織和相關網站。2004年3月,小羅伊登報呼吁全美各地的迪斯尼股東盡可能參與股東大會進行投票,終于獲得了足夠罷免艾斯納董事長職位的股東投票。兩年后,風雨飄搖的艾斯納辭去CEO職務,迪斯尼的“艾斯納時代”也畫上句號。
小羅伊之所以能夠扳倒在美國娛樂產業權傾一時的艾斯納,除了戰術得當,根本原因在于其戰略正確,他不是訴之于道德審判或者爭取公眾同情,而是直指艾斯納在經營上的軟肋,其精髓與克林頓的競選口號一致:“笨蛋,經濟問題才是關鍵!”(It’s the economy, stupid!)只有訴諸利益,有投票權的股東才會奮力加入同一陣營,而非隔岸觀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