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和革命一樣光榮,但風險也和革命一樣巨大,需要前赴后繼
今天的創業家、企業人,心里到底是怎么認知自己的社會價值的?這個問題,關系到實業會不會空殼化、企業家精神會不會衰減,那股牽引中國20多年蓬勃向上的草根力量,是不是強勁依然。
第三屆創業家年會,恰好可以作為一個測試場。
這是這樣一個會場:
臺上100多位講者,副委員長、部長、市長、區長、高新區主任等官員在講創業創新,李書福、潘石屹等大佬和40多位新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也在講創業創新,互聯網精英、黑馬創業者和海歸投資家也在講創業創新;臺下1000多名聽者,大多是來自二、三線城市的中小企業主,搞建材的,搞物流的,開餐館的,辦幼兒園的,賣保健品的,開超市的,搞咨詢培訓的,幾乎是中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中民間力量的全產業鏈展示。有參會者評價,這是一個把精英和草根打通了的溝通平臺,更難得的是,這是一個坦誠交流、激情互動、說真話的平臺。
我們聽聽李書福和陳東升這兩位大佬的認知:
——今天在中國大地上已經形成了一場浩浩蕩蕩、前赴后繼的偉大的企業家創業熱潮,這就是中國模式。這一場創業浪潮,不亞于共產黨推進的革命運動。這個過程中有掉隊的,有失敗的,有處理不當坐牢的,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誰也不能阻擋。千萬個前赴后繼的年輕創業家,遍布今天神州大地,而且把這場創業的浪潮帶向第三世界,帶向還沒有發展起來的經濟國家,推動全球的創業浪潮。(陳東升)
——不知道你們是否辛苦?(掌聲)很辛苦,我們還要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就需要我們不斷辛苦。世界由兩類人構成,一類人很辛苦,天天為了社會進步,為了聽黨的話不斷地拼搏;還有的人不斷地享受,不斷地阻擋。有的時候覺得非常難受。因為創業的人,都是孫子,這一點必須明白。(李書福)
創業者到底是推動中國模式的“革命者”,還是不斷辛苦非常難受的“孫子”?
陳東升和李書福,恰好代表了創業者的兩端。一個是官員下海的“92派”,保險業巨頭;一個是浙江草根民營制造業主,全球汽車王國夢想者。在《創業家》雜志編輯部,我們習慣把前者叫做“天派”,后者叫做“地派”。陳東升可謂是樂觀派,他有學者的激情,有放眼全球的大歷史的宏觀視野,把創業者視作當年的革命者,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并將走向世界,浩浩蕩蕩,勢不可擋。但請注意,他講到了掉隊、失敗、坐牢——當年和他同時創業的“92派”同鄉同學,田源出走美國,張文中獲罪坐牢,毛志華退隱教書。創業和革命一樣光榮,但風險也和革命一樣巨大,需要前赴后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