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至, B2C網站京東商城又喜又憂。喜的是京東今年的銷售額有望超過100億元,憂的是,不僅沸沸揚揚的“翻新門”事件依然是個無頭公案,而隨著家電產品銷量的增長,曾經局限于IT領域的零供矛盾開始蔓延到彩電等領域。
12月10日,創維中國營銷中心一位分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京東等電子商務網站的低價策略已經讓傳統渠道感到壓力,我們各地分公司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種局面需要得到扭轉。”
低價促銷讓京東過去幾年維持了每年200%的增長,但其快速擴張也傷及傳統電器銷售商、包括國美等電器連鎖的利益。與此同時,跨區域供貨的模式也被家電傳統渠道視為深惡痛絕的“竄貨”,打破了此前大家的君子協定。
京東“竄貨”
“我幾乎每天都能接到經銷商投訴的電話,而總部卻總說要從長遠考慮。”創維一位大區總經理無奈地對記者說。
創維是國產彩電企業中對新興渠道發力最早的企業,2009年創維的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其中電子商務、團購等直銷渠道的規模達到5億元。創維不僅在淘寶、拍拍上開設品牌店,由總部直接供貨外,2008年還與京東商城建立了長期的合作,目前京東是創維銷售規模最大的電子商務渠道。
創維新興渠道部總監董強告訴記者,“今年我們的合作規模大概在8000萬元,增幅很大,當然原來的基數比較小。”
創維與京東商城的合作主要由創維中國營銷中心北京、上海兩地的分公司負責,其它分公司有時配合京滬兩地分公司在當地出貨。“廣州每月承接到的京東配送的定單規模只有幾萬元。”廣東創維總經理鐘志峰對記者說:“對于我們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但他們很快發現,每月區區幾萬元的京東訂單給當地線下市場帶來的沖擊卻不能忽略。
“我們在廣州番禺賣一臺42寸液晶電視,價格是6000元,但現在番禺的顧客在網上用4000元就能買到而且還可以快遞到家。”一位創維的經銷商向記者抱怨,“如果京東的規模繼續擴大,我們還怎么做?”
除了少數由當地配送的訂單,在他們看來,大量由京滬兩地分公司直接處理的京東低價訂單也會搶走他們的生意,而且京東此舉犯了家電業之大忌――竄貨。
中國家電市場一直存在區域間的價格差,這種價格差不僅出現在不同城市之間,即便同一城市的城區與郊區也存在差異,而一些經銷商就采用跨區域供貨的方式,利用價格差來牟利。這便是家電業所謂的竄貨。
現在京東在網上銷售一些低價產品,廣州的消費者訂購了,北京、上海直接將貨發給廣州,這其實就等同于將北京的貨竄到廣州了。
廣州國美一位采銷經理告訴記者,由于國美在廣州市區擁有100多家電器連鎖門店,低價促銷的平板電視價格往往比番禺等地低1000元,彩電企業均實行分公司制,各分公司都有嚴格的業績考核,竄貨很容易影響分公司之間的關系。
“對于傳統渠道的竄貨,我們可以通過售后安裝等方式監控并加以管理。”董強說,但對于網絡渠道,還沒有完善的監控體系。他認為,“需要廠家與網絡渠道更高層面的合作,通過制定具體的條文,來解決銷售業績歸誰所有、售后如何分配等問題。”
“其實與京東等的合作也是2008年才開始的,大家都需要探索。”董強說:“現在出現問題了,我們不會采取封殺或停止供貨的模式,但是在公司內部我們會叫停跨區域供貨的模式。”
不過也有彩電廠家認為,“京東也并非所有商品都低價,其低價只是部分產品為了吸引眼球和關注,這與10年前國美電器到處開店發海報宣傳是一樣的,而且京東的規模還沒有那么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