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做一件事情,可以顯著提升績效和生產力,這件事情應該是什么?
是開發新產品、投資海外市場、優化分銷渠道,還是調整組織架構?
這是很多企業領導人每天都苦思冥想的問題。
經營企業當然沒有那么簡單。當今的中國企業和企業領導人,每年都啟動幾個甚至幾十個重大舉措,期望全面提升企業的戰略實施能力,以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但有很多企業和領導人,常常忽略了一件對組織績效極為重要的事情:提升自己和組織的領導力!
一個不可忽視的真相
全球顧問公司Hay(合益)集團,最近對2萬多名中國企業員工進行調查并發現,在他們的3200多名上級管理和領導者中——絕大部分是中高層管理者——竟有59%的人在制造挫傷積極性的組織氣氛!這么高比例的中高層領導者非但不能有效鼓舞和激勵員工,反而挫傷了下屬的積極性,這是一個多么驚人、容易忽略的真相!
我們的研究還顯示,在這些領導者的領導下,兩萬多名員工——絕大部分自己也是中高層管理者——有的覺得缺乏方向,不明確自己的角色;有的讓“內斗”消耗了很多能量,并且對自己的組織和團隊缺乏自豪感;有的覺得沒有得到應有的授權,而且老板的要求實在太高而永遠跟不上;有的則覺得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而老板又過于容忍低績效者;有的感到無奈,因為太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住了他們的創造力。
顯然,如此大面積的負面感受影響了企業人的創造力、生產力和組織績效。人是感覺的動物,絕大部分的人在感受不好、未得到激勵和鼓舞的情況下,績效水平會大打折扣。最可怕的是,人的這種內心能量的流失是不可逆轉的。一天的感受不好,一天的創造力、生產力和績效水平就永遠流失了,因為這一天永遠過去了!
員工的這種負面感受,看來非常主觀,但對組織來說,卻是非常客觀的現實。因為,無論你怎樣想不通你的下級為什么擁有這種負面感受,“我已經給了你這么多,你還要怎樣”,這種負面的感受是沒有對錯而真實存在的。如果不加以改變或干預,下級的能量和潛力就無法全部發揮出來,個人和組織的績效就會損失。
事實上,員工的感受和團隊及組織的績效會有很大的關系。Hay(合益)集團大量的實證研究發現,團隊和組織績效上下波動值中的三分之一,來自于員工的感受。打個比方,一個當年利潤增加了三億人民幣的企業,其中大約一億人民幣利潤的增加值,來自于員工的積極感受。反過來說,如果一家企業的利潤掉了三億人民幣,那么其中有一億人民幣的損失,來自于員工負面的感受。
在這樣的實證研究結果面前,您還會忽視員工的感受嗎?
既然員工感受這么重要,它對于組織績效擁有如此直接的關聯,那么如何才能創造出積極的員工感受呢?研究表明,要創造積極的員工感受,進而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績效水平,要從改變領導人的行為開始,因為領導人的行為對員工的內心感受影響最大。
Hay(合益)集團多年的研究發現,在員工感受中,大約70%來自于領導人的領導行為。而下列領導行為常常會引發員工的負面感受:
· 只告訴下屬做什么,不解釋為什么要這么做,“理解了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 只批評不表揚,“老板不批評就是表揚”,甚至情緒失控,當眾大罵;
· 對下屬不放心,事事親力親為,下屬沒有表現的機會;
· 不對未來方向進行闡述和解釋,造成員工無所適從;
· 賞罰不分明,過度地容忍低績效者,甚至只用跟自己親近的人;
· 在組織發生變化時,不對匯報關系、責權利的分配進行及時澄清;
· 對未來的發展和重大事項變化不征詢下屬意見,甚至不進行必要的信息分享;
· 只關注業務發展結果,不關注下屬的個人生活、事業前途;
· 對下屬的新點子、新想法非但不鼓勵,反而進行打壓;
· 對下屬只知道使用,不知道培養;
· 領導的標準和要求太高,永遠不滿意,永遠跟不上;
· 一切以領導為中心,不尊重下屬的時間表和工作的優先次序;
· 領導的標準不一致,情緒不穩定,造成下屬動輒得咎;
· 領導班子不和諧,無形中強迫下屬站隊;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