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傳媒:“捧殺”致死
炎黃傳媒曾經風光無限,創立4年時間,融資達4500萬美元,2008年初時號稱占領全國醫院液晶廣告市場80%的份額;它的崩盤同樣令人目瞪口呆,2008年10月,投資方全面凍結炎黃賬戶,炎黃傳媒從高峰期的幾千人迅速裁員到只有幾十人。它曾經強勢崛起,霸氣十足,常常出價比對手高幾倍,甚至10倍的價格爭搶地盤;它的隕落同樣精彩至極,一天之內,投資方與創始人上演相互罷免、各拿公章要挾的全武行。
液晶廣告市場已經是一塊細分市場,而醫院的液晶廣告又更加細分了,支撐起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風險一定大于機遇。
戶外廣告的商業模式實際上非常簡單,可模仿性非常強,最主要的是對稀缺性資源的搶占。越是簡單的模式,對規模和資本的要求越高,在某種意義上,規模和資本幾乎是企業防守的唯一護城河。
分眾之外,被風投追捧的10多家企業,實際上從起步開始就注定了難以做大的宿命。作為一個創業項目并無不可,但是如果瞄準上市則有些好高騖遠了。即使樓宇液晶這塊最大的細分領域,也容不下2家上市企業,聚眾最后落到被分眾收購的下場即是明證。
教訓:格局重于市場,快慢取決于儲備。這是一個強者恒強的時代,弱者需要的是蟄伏與時機,而非搏命。
昌盛集團:“對賭協議”的犧牲品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剛剛啟動。做包裝紙箱起家的鄒錫昌選擇了大膽進入此領域。以后的幾年,他相繼開發了天秀大廈等名盤,趕上了廣州房地產的第一次熱潮。2000年左右,鄒錫昌的地產王國達到了鼎盛時期。
然而,在這個被人稱為暴利的行業里,鄒錫昌起了大早,卻攬了個敗局。更吊詭的是,置昌盛集團于死地的,僅是鄒錫昌與高盛簽下的一紙如“慢性毒藥”的協議。
2006 年12 月18日, 昌盛集團與高盛旗下創投基金GSSIA 簽訂協議,向后者發行2500萬美元可贖回可轉換債券,利率為7%,約占當時已發行股本的12%左右。
同時,雙方訂立2007年底之前上市“對賭”協議:如果上市成功,高盛可以占昌盛12.5%的股份;反之,若昌盛集團沒有在債券的年期內進行首次公開發售,創投基金可要求鄒錫昌按預定的價格購買其所持全部可贖回可轉換債券。另外,若昌盛集團未能在年期內償還本金,該項可轉債的利息便按每年28%計算。
這個協議看似沒有大的問題,唯一的焦點在于罰息過高,一旦上市失敗,對任何一家公司幾乎都足以致命。
教訓:你可以相信外資投行,但必須自己有足夠的判斷力和鑒別力,因為大多時候,外資投行只不過是一只想狠賺一筆就脫身的狼。
分貝網:走上歪門邪道
2003年6月,鄭立創建的163888網站開發了K8錄歌軟件,163888逐漸成了中國首屈一指的網絡歌手聚集地。香香、楊臣剛等網絡歌手在網站成功推出,《老鼠愛大米》等網絡歌曲風靡一時,注冊用戶達到1200萬。號稱“華人第一音樂社區”的163888在2004年10月獲得IDG200萬美元投資。2006年又獲得阿爾卡特VC的600萬美元投資。2007年6月,網站改名分貝網,但依靠賣空間和收取會員費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廣告成了分貝網主要的收入來源。2009年,鄭立涉嫌經營色情視頻聊天業務被捕。公司始終處于虧損狀態,新的投資卻始終沒有到位。
教訓:兩輪融資800萬美元打了水漂。第一,有效的盈利模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第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Mysee:浮華之敗
2005年2月,高燃創立國內最早進行P2P視頻直播研發技術的公司MySee.com,蔣錫培投資了100萬元人民幣。2006年初,北極光和賽伯樂等機構又投了200萬美元。但MySee燒錢的速度太快了,幾十個人,每個月要燒掉100多萬元人民幣,辦公室光裝修就花去100多萬元人民幣,還要花大量的資金購買視頻內容。8個月時間,200萬美元的投資款消耗殆盡。另外,高燃時刻最關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他到處演講,宣揚創富成就,但只為自己做市場,不為公司做市場。在投資人看來,高燃拿投資人的錢去包裝自己,甚至還有其他的用途,但就是沒有用來給公司做企業。
教訓:北極光和賽伯樂等機構白白投資了200萬美元。多做實事,少來虛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