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業教育之父”之稱的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Timmons)教授曾提出了包含創業機會、創業團隊、資源三個核心要素的創業過程模型,三個核心要素構成一個倒立的三角形,其中創業團隊位于三角形的底部,是創業過程的主導者。顯然,在創業過程中,團隊和人才,是左右創業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
根據統計和相關研究發現,創業企業失敗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正是這類企業普遍遭遇人才瓶頸。因為創業企業不同于有充裕資金實力和充足時間的大公司,可以通過高額的經濟報酬,以及長時間的人才選拔和培訓來獲取人才。那么,對創業型企業而言,何不嘗試內部營銷的方式,提升經營績效,克服人才瓶頸?
把公司“推銷”給內部員工
很多創業企業其實很重視營銷且依賴營銷手段,許多案例顯示:“過度營銷”正是造成創業型企業,特別是具有創新性的創業型企業高失敗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創業者目前所重視的營銷,主要是面向外部顧客的“外部營銷”。與此相反,面向內部員工的“內部營銷”并未受到創業者應有的重視。
內部營銷是一種將員工當作顧客,并從營銷的角度對企業內部進行管理的創新方式,其實質就是把員工視為銷售體系中的內部顧客,在團隊內部營造一種市場氣氛,通過員工的感同身受與換位思考,提高員工服務質量,進而贏得外部客戶滿意,增加企業收益。正如日本學者金井正明所說,內部顧客導向和外部顧客導向本質是一致的,只有實現了內部顧客滿意才能真正并且長久達到外部顧客滿意。內部營銷“把公司推銷給作為‘內部消費者’的員工”,通過不斷增強內部員工的滿足感來吸引、發展、刺激、保留能夠勝任的員工。
對于創業企業,尤其是創新型的創業企業而言,樹立內部營銷觀念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要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創新創意氛圍。根據美國學者羅杰斯的觀點,創新創意氛圍應予以員工“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因此,一方面,創業企業的內部營銷應鼓勵企業員工有質疑精神,敢于提出不同觀點,并勇于在實踐中檢驗新設想。例如蘋果公司曾斥資上億美元投放“Think Different”系列廣告,給員工開創另類思維的空間,有效地激發了員工的創意潛能。
另一方面,創新具有風險,因此企業要尊重員工的創作努力,容忍失敗,保護員工的創新精神,讓員工意識到真正的失敗是畏難不前,只要員工在創新過程中盡可能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他們就不會因創意失敗而受到過分的懲罰。當然,企業還是要設法幫助創新人才降低失敗的概率,給予他們真正的保護。對于缺乏高額經濟報酬的創業企業而言,一個思想開放、包容性強的創新氛圍,可以讓員工獲得一個成就自我的想象空間。
例如,海爾提出的“源頭論”把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源頭,并把員工的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目標,其實就是內部營銷的充分體現。康師傅公司創業伊始,曾采取了一種“職業安全”的內部營銷觀念,他們對所有員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培訓的內容幾乎涵蓋了從個人技能到組織設計的各個方面,員工可以在企業內部市場上進行崗位輪換和職務升遷,還可以辭職自辦企業。這種將大門敞開,來去自由的組織模式,使員工獲得了“終身安全”的信念——無論是在企業內外,都有“給自己干活”的意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