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絕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活不過5年?哪些原因讓創業公司走向倒閉?
高春輝(卓越網創始人、ECSHOP 軟件創始人,連續創業者):
1.托普科技的宋如華2000年的時候說,技術不等于產品,產品不等于商品。這個話我記得很深。雖然他遠走美國。但這個話沒錯。從技術到商品,需要走很遠,而從一個想法要到能被人認可,到能產生實際的價值和收入、利潤,恐怕是一樣的遠。
有些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要遇到的困難,從團隊到競爭到收入,再加上5分鐘熱情的消散,我相信90%的公司都倒在這前幾步沒走好上了。
我個人覺得,先想好自己創業為的是什么。再把能力÷2,資源÷2,困難×2加起來,再去琢磨是否可行。尤其要從你的目標用戶群那里獲得真實的反饋。
2.如果打工是一種修行的話,那創業更是一種扒皮級別的修行,哪怕一夜白頭。你打工,干的不好大不了換一家,創業恐怕沒有回頭路可走,開始了就只有做下去,而且有好的伙伴還好,沒有伙伴或者伙伴離你而去,更是要自己扛住所有的壓力和痛苦。到時候員工不認可你,家人不理解你,痛苦與沮喪的滋味無人可分擔,對人的意志真的是一種考驗。
這個和性格有必然的聯系,凡是求穩的人,創業前最好是想好了最壞的結果再去創業。個人覺得比較好的辦法是,放松心態,在過程中求 Level Up,即使失敗了也別覺得是包袱。
彭兵(程序員,互聯網,創業):
創業兩年失敗,總結一下。
1.開源節流,錢一定要花在刀刃上,能節省的盡量節省,手里有更多的錢才能做更多的事,走更遠的路。我當時創業時,首先就是弄了個不錯的辦公室,桌子、椅子都是用最好的,最近看了好幾家做得不錯的公司都還是幾張破桌子拼湊的辦公桌。
2.務實,想到一個點子,或是看到一個商機,首先是看看自己有多少資源,多大的能力,能做到多大,能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決定要不要做。
3.生存永遠比發展重要,都不能生存了還談什么發展。
4.合作伙伴,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引入外來資金,不要輕易選擇合作伙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