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書本知識豐富,但是創業過程中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該如何打開局面?”日前,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舉行的一場創業交流會上,眾多有志創業的學生向創業導師們提出了心中的困惑。“就業意向調查中有七成學生
都表現出創業意愿,但每年真正創業的也就那么兩三個。”該校就業辦的工作人員表示,學生普遍反映零基礎創業太難。為此,市婦聯與校方對接后特意請來一批白手起家的成功女企業家現身說法,破解學生自我預設的“不可能”的障礙。地道農家女出身的何靜把自己的創業訣竅歸結為“學習再學習”,而且要“向頂尖的人才和團隊學習”。她以零工資進入一家著名旅游公司,最終拿下“金牌導游”的桂冠,創業后她進入高校攻讀行政管理和生物科技專業等相關課程,還通過各種途徑向廣告、公關等眾多相關行業的頂尖人才學藝;從小學老師變身企業老總的張瑞英則把“堅持”做到了極致,如今該企業生產的防水拉鏈已占全球市場20%的份額;作風穩健的姜麗明建議,創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目標明確,尤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每一份力都要用在刀刃上。
市勞動就業管理中心的相關負責人特意提醒學生,掌握大量有用信息是創業成功的前提。“每年都能接到很多大學生提交的創業計劃書,但是根據工商部門的統計,無錫市每年新注冊的大學生創業企業僅有45家。”他發現,這些計劃書中幾乎一大半都忽視了創業的兩個最關鍵節點:市場調查和成本核算。“對市場和對手一無所知的話,創業根本無從談起。”他還提到,2010年年底政府設立了8000元創業補貼,至今竟然無一人領取,“其實門檻并不高,但很多學生因為手續繁雜而放棄,或者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政策。”
年僅26歲的朱紅曾一手牽頭打造山聯村的農家樂產業,作為現場與學生年齡最接近的創業導師,她認為“就業”和“創業”其實不存在矛盾,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先就業再擇業或創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明確了目標,可以少走彎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