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就是生產力,資源型創業者的創業動機往往來自原單位的積累。擁有這種創業條件的人通常比其他創業者更具優勢,但創業專家指出,此種類型的創業人群面臨著不少誤區,往往更容易失敗。在重慶晨報和商界傳媒聯合主辦的“中國城市創業巡回論壇重慶站”上,與會的專家們將為創業者集體把脈,探討解決之道。
誤區一:朋友是萬能的
很多人以為先前積累的“朋友”關系可以一勞永逸,其實不然,剛開始創業,朋友的支持會是你公司啟動時的最大助力,頭一兩單生意往往都來自朋友。但在商言商,很快他們會以市場同類公司的要求來要求你。換言之,朋友關系只是創業的一時之計,不可能一勞永逸,創業者仍然要做好開拓市場的萬全準備。
在朋友的幫助下,真正的實力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誤區二:傍大款不是靠大款
資源型創業者往往通過自己的資源變現,尋求資金支持。取得投資的最終目的是要發展項目,使得公司越走越活,而不是坐靠這些資金維持運轉。初期創業者經常發生的一個情況就是,獲得的第一筆投資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但項目仍然沒有眉目,青黃不接而備受煎熬,甚至毀于一旦。要合理利用投資,并善于利用投資背后的資源拓展項目。
誤區三:為了就業而創業
創業比打工難百倍。打工只要專才就可以了,而創業需要的是全才。打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創業是在社會的最底層行走。
某位創業者向一位企業家訴苦,以前覺得當老板很風光,但真的創業了才發現,當老板真是需要四通八達,且處處受制,什么事情最終都會堆到你頭上來,等著你處理。這位企業家告訴他,打工是當孩子,創業Cye是當家長。當孩子是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生存,有父母為自己鋪墊好方方面面的環境;當家長,沒有人照顧你,你必須照顧別人,再苦再累也得忍著,再大的問題也得去想辦法,天塌下來也不能躲,必須站在那里撐起一片天。
誤區四:為了夢想而創業
資源型創業者要分清楚夢想與現實。夢想都是好的,但創業往往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最終成功,是否需要必須走上這條路?年輕人很容易受到創業故事的激勵,認為只要有好點子,能吃苦就一定能成功,但事實上創業同樣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限制,對創業者本身的素質要求也很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