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財富管理產業將可能成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第一大產業。瞄準這一商機,深圳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迅猛,從去年起到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深圳財富管理中心已發展到50多家,一個旨在促進這個行業規范發展的行業協會也在醞釀中。昨天,深圳商報記者采訪獲悉,業內一個關于成立深圳市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的磋商會議將于7月舉行。
利率市場化喚醒財富管理意識
促成這個磋商會議的契機來自央行的一紙新規。6月7日,央行允許銀行實行利率市場化,最高存款利率可以是央行基準利率的1.1倍,而貸款利率可以是基準利率的0.8倍。
諾亞財富董事長兼CEO 汪靜波昨天告訴記者,一個小小的存款利率數字的跳動,帶給銀行業的,帶給金融行業的,遠遠不止那些辦理業務的人群。利率市場化,意味著中國銀行業傳統的高資本消耗型業務——存貸業務,從頂點滑落。而低資本消耗的業務——如財富管理業務,將走向高速發展的道路。除了驚醒整個醉心于存貸差厚利的中國銀行業外,利率市場化,還將喚醒幾代中國人對于財富管理的意識。
據波士頓咨詢集團2012中國財富管理白皮書,中國人可以管理的財富總額已經達到62萬億人民幣。中國高凈值人士(600萬人民幣可投資資產)可以支配的財富總額也已經達到27萬億人民幣。一位銀行業內資深人士預測,到2020年,中國財富管理在中國金融市場上的占比可能達到15%至20%。
“下一個30年里,中國的財富管理產業,將有可能成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第一大產業。”諾亞財富董事長兼CEO 汪靜波這樣評論。
三因素推動財富管理在深興起
“在國家政策層面上,已經出臺的‘十二五’規劃,為財富管理行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機遇。”一家第三方理財機構一位不愿具名的老總表示。“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更好地發揮信用融資、證券、信托、理財、租賃、擔保、網商銀行等各類金融服務的資產配置和融資服務功能。“也就是說,‘十二五’期間,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行業的重點,也是財富管理機構的機遇。”這位老總認為。
中國房地產投資基金聯盟副會長單位德信資本董事長陳義楓告訴記者,注冊在案的獨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遠不止這些,很多機構是以投資管理公司為名設立的,到目前為止至少已超過50家。如果把一些銀行的私人銀行設立的財富管理部門,以及目前正憑借積累的優質客戶資源紛紛加入的一些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財富管理部門也計算在列,這個數據可能接近100家。目前,恒天財富、展恒財富、中天嘉華等機構憑借其出眾的募集能力已經成為業內第一梯隊,擁有了穩定的客戶資源。
在分析深圳財富管理行業興起的原因時,陳義楓說,一來深圳發達的金融產業及獨有的證券交易所(除上海外)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資金,深圳早已成為全國的資金洼地,財富規模龐大;發達的產業也提供了高質量的金融人才;二來深圳鄰近香港,而香港是舉世聞名的金融中心,來自香港的財富管理機構帶著全球金融服務理念進入深圳,為深圳帶來了財富管理的先進意識;三是深圳本地的投資者也因為地理優勢而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本地投資者的投資理念與意識也相對超前。上述因素推動了財富管理行業在深圳的迅猛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