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我在內,很多電商人對銷售具體產品是有執念的,我們會放棄一些“明智的選擇”,投入到競爭激烈的“賣貨陣營”。低成本創業所公認的解決方案是“細分”,是“品牌”,但電子商務做到今天,該細分的市場早已被挖掘的差不多,而品牌同質化也非常嚴重。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么做? 這幾個月,我一直在琢磨,如果是我,我應該做什么產品,過程中也有不少朋友找到我想要合作,其中做服飾品牌和保健品的比較多。
我個人對創業的價值理解不是在于金錢,而是時間成本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基于成功率的判斷,最終我還卻放棄了一些“可能成功”的項目,放棄了靠他人投資創業,選擇了現在的“零成本”項目。(不打廣告這里就不提什么項目了)這里僅拿我曾經心動的2個項目出來聊聊產品選擇的思維,以后如果有合適的條件,我也會按照這樣的思維去選擇打造一個自己的品牌。
第一個產品是移動充電寶,關注了很久,前段時間出差手機電源問題又讓我重新生出了做這一塊的念頭。這個產品的屬性是:功能性產品,重質量不重品牌,利潤足夠。所以目前雖然做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銷售很分散,市場空間也非常大。 但同樣的問題也是源自與此,這種功能性產品怎么做品牌?靠質量,靠外觀都無法形成核心的競爭力,靠低價勢必將這個不錯的項目又拉入價格戰的深淵。和甚至一家工廠聊天的過程,卻讓我看到一條不一樣的路,原因是工廠給我看的是尚未封膜包括的產品。
最開始的想法是,市場價120元左右的產品,成本在50元左右,如果我把包裝成本全部省下來,快遞等費用加上去,我有60元的利潤空間可以操作。如果我直接賣這種簡單封裝的產品會不會有市場?重功能性,還能裝B,如果讓我選擇一個充電寶,我寧愿拿著一個沒貼膜的感覺更個性。后面又想,一個產品的VI設計直接影響客戶選購,而大部分商家追求的是一款受眾比較廣的包裝設計。如果我學習卡貼的模式,生產數百款各式各樣的充電寶貼作為的我的品牌特色,是否會有市場? 再之后的想法是,我是否可以提供定制服務,將充電寶定位成紀念品、實用禮品的話,我提供定制外膜的服務,怎么去推廣?而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在做這樣的事。這樣的一個思考過程,可以延伸出很多有意思的模式和推廣手段。 到底哪一個更靠譜呢,如果你愿意嘗試,可以找我深入交流。
第二個產品,說是手機周邊也好,功能手套也行,一個朋友在做的“觸族手套”,聽到觸摸屏手套,第一反應就是市場大,季節性產品,搜索了淘寶,發現做的商家很少,但是去年的銷量都很不錯。據我了解,觸摸屏手套的產品毛利在70%以上,而且很容易推廣。
如果自己做品牌,這種季節性產品,加上多款的模式并不適合低成本創業團隊,我開始的考慮是以加盟形式進去,代理“觸族”這個品牌,然后拿著樣品到處跑渠道。為了寫這個帖子,昨天下午和手機配件店的朋友聊了聊,淘寶兩金冠的老店居然還沒有銷售這個產品,而簡單溝通后立馬安排采購與觸族進行聯系。 至于我為什么沒有做,是基于對Cye這款產品的判斷,一個是季節性,只適合短期撈錢,對后續新產品的補充有很大的要求,而且專門為了一款產品開店不太現實,線上適合類似火盟這樣的手機配件店采購作為秋冬主打產品。
另外是地區性,我覺得這款產品,在線下渠道推廣會更加有效,而我能想到的最好方式是“寄賣”模式,在2、3線城市逐家的去談一些手機配件店乃至雜貨店,墊資一部分拼冬季一個季節的回報。然后,擴展出的渠道可以留作后續繼續推廣新產品,甚至借渠道做自己其他的手機配件產品,比如上文提到的移動充電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