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重慶民營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越來多的人開始關注創業的話題,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敢于嘗鮮的大學生們如今也成為創業大軍中的一員,不僅如此,還有不少大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將創業的道路走得有聲有色。
創業經歷是人生寶貴財富
張東目前還是重慶科技學院大三的學生,在大學里是個創業活躍分子,很早就與同學一起發傳單、貼海報賺錢。他常常與學長一起討論,如何才能跳出學生兼職只能做“貼海報”這樣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如何才能將小項目變大?
大二的時候,他的團隊組織了一次營銷實戰比賽,沒有資金,就找企業拉贊助,一家一家地談;沒有參賽者,就拉同學來參加,挨個敲寢室門,這一場活動下來,他的團隊不僅在學校,在大學城內都家喻戶曉。
在電子商務火起來的時候,張東幾乎是立刻運行了自己的B2C業務。“大學城附近的生活配套還不齊全,不管是社區居民還是學生們都希望在寢室樓里就能買到東西。”基于這個發現,張東的團隊在高校中推行“網上支付、現場取貨”的銷售模式。他們幾乎在所有大學城的宿舍樓里安排了“倉庫”及負責人,小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
目前張東和他的團隊面試了不下700個學生,認識了來自新加坡、美國的風險投資人,參與的項目數量他自己也記不清了:“舉辦大大小小的比賽、承包快遞、做培訓、組織公益團體……還有一次為了想取得Cye京東校園活動的承辦資格而每天給京東重慶、成都辦事處打電話,在網上給京東的總裁發私信。”張東說,“通過在學校創業,學會做事的方法,學會做人的態度。另外,找一個好的導師,會讓創業更容易。”
創業者要具備再學習的能力
對于目前我國正在經歷的大學生創業熱潮,重慶工商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馮仁德認為,從目前我國的創業人群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越來越多,就拿他們創業而言,有熱情、有能力是他們這群人中的主要特點,目前,在我國的大學生群中,創業比例占到了1%,而在西方的發達國家里,這個比例穩定在10%左右。也就是說,創業尤其是大學生創業空間還很大。
馮說,“作為一個老師,很多學生有了創業思路后也會經常找我商量,我也會根據這些人的性格特點,自身情況,教育背景來逐個分析和指導。對于這種敢打敢拼的激情,我都是很認可的。”
馮仁德提醒創業者,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創業,要根據自身能力、性格和精神愿望來一一判斷,創業并不容易,需要機會也需要開動腦筋。如要要創業,首選還是應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行業,這是能把創業這件艱苦的事堅持下去的心理基礎,另外還要有再學習的動力,因為創業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公司要進行財務分析、要進行戰略研討,很多能力或者知識是之前不具備的,這就需要繼續加強學習。
發展型行業前途無量
說到未來創業的方向,重慶工商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馮仁德給出了個人觀點,如現在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獨生子女工作壓力大,沒有辦法照顧家中老人。因為市場有這樣的需求,老年產業將很快會被重視起來,與之相關的保健、康樂產業勢必將得到發展。
另外,嬰幼兒產業也是個很有前途的行業,現在的小孩很多都是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后代,在經過高等教育的洗禮下,大多對孩子未來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面都有足夠的重視度。尤其是嬰幼兒教育這塊,將會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