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創業教父、創業公司孵化器YC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本月發表了一篇題為《如何獲得創業點子》的文章,從創業點子的發現、篩選、競爭以及學校教育等多個角度為創業者詳細指點了如何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創業點子。他指出,創業者需要去發現身邊的問題,而不要憑空想象。大多數好的創業點子最初都是只針對很小的特定用戶群體。
創業之前最需要做的并不是想創業點子,而是去發現問題。說不定你自己頭疼的事情就有可能是潛在的商機。
最好的創業點子具有三點共性:它們是創始人自己想做而且有能力實現的,另外,很少有人意識到其價值。當今的巨鱷們如微軟、蘋果、雅虎、谷歌和Facebook都是憑借這樣的好點子起家的。
發現問題
為什么說要重視自己身邊的問題?因為自己身邊的問題是實際存在的,著眼于這些問題必然強過自己閉門造車。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用戶需要產品能夠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而不是不著邊際地空想出來的問題。
1995年,我自己成立過一個公司,為畫廊提供在線畫廊服務。但是畫廊的老板們顯然根本不想把自己展出的畫放到網絡上。這壓根就不是藝術品行業能接受的商業模式。我為了去實現這個看起來很蠢實際上也很蠢的點子花了整整六個月。而直到被一個個客戶完全否決后才讓我認識到這個點子有多么的不切實際。即使一次次打擊之后,一種懷才不遇的郁悶還一直支配著自己,讓自己愚蠢地相信努力不會白費。
可惜直到現在,仍然有一些創業者們執著于一些誰也不會關心的點子。他們的問題和我之前一樣:為了創業而去想問題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去創業。正因為如此,他們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點子去做著無用功。在投資界,我們把這些創業公司的點子叫做“made-up”(捏造)或者是“sitcom”(情景喜劇)。這就像是一個為了講述創業歷程的電視節目,編劇們為了生存必須去捏造一些點子讓“創業公司”去開發。但是真正好的創業點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是編劇們想想就能找到(除非他們真的夠走運),大部分情況下他們可能想到一些聽起來蠻不錯的點子,但是實際上卻糟糕到完全沒有人關心。
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開發一個針對寵物愛好者的社交網絡。這個點子聽起來似乎很合理。畢竟成千上萬的人都在養寵物,而大多數主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寵物并且愿意為自己的寵物花錢。自然這些人中可能會有一些想要有這么一個可以互相交流的網站。雖然不是全部,但是至少也有2%到3%的人會經常訪問。這樣算起來,這個網站的固定用戶也有好幾百萬。網站可以向他們發送定向廣告或者提供收費服務。
對于這種聽起來很合理的點子。當創業者們去征求有寵物的朋友們的點子的時候,沒有人會說:“我絕對不會用這東西。”相反,他們都會表現出比較深厚的興趣。在這個網站剛上線時,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這東西很實用。但是絕大多數這樣想的人自己并不會去使用它,即使他們總覺得其他人有可能在用。但是到頭來,雖然這個網站口碑不錯,看起來也不錯,但是卻實際上根本沒有用戶會真正用到它。
打井
當一家創業公司成立時,一定得有一些真正的用戶需要他們的產品。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真正的用戶一定要是非常急切的想要它的固定用戶,而不是一些用了一次就再不用的嘗鮮者。通常來說,這個用戶群體剛開始會比較小,因為如果是大多數人都需要而又是一個幾個人就能夠實現的東西肯定早就已經面世幾百年了。所以創業者們需要做出妥協,要么開發一個針對巨大的用戶群但是使用頻率比較低的產品,要么開發一個針對小用戶群但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產品。后一種選擇中可能大部分點子都不一定好,但是好的創業公司基本上都是靠這樣的點子起步的。
像谷歌這樣的大公司同時投資著很多的項目,應該說這些大公司的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人的大部分需求。要想在大公司們的夾縫中取得生存空間,創業公司就需要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一個產品并將它做好,也就是“術業有專攻”。我們可以把創業想象成挖洞,你可以選擇挖一個很大但很淺的坑,也可以挖一個很窄但很深的洞,就好比打一口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