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我建議大學生試著去做事情,而不是學習“企業家精神”。只有親身去“創業”,你才能更好的了解它,那些成功創業者的例子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在大學你應當規劃自己的未來,學校是做這件事情的最好場所。不要耗費時間來學習創業最容易的部分,你應當試著成為具有創業潛質的人。
領域之間的碰撞是創意的源泉。如果你懂編程,并且開始學習其它領域,你將會發現很多問題都能夠用軟件解決。實際上,你將會在其它領域發現新的問題。
因此,如果你是計算機系的學生,并且想要創業。你最好能夠先去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計算機系的學生通常能夠在計算機硬件或軟件公司進行暑期實習,而不是學習與企業家精神相關的課程。但如果想要尋找創業點子,你最好能夠在一些與計算機不相關的領域進行實習。或者干脆直接開始創業。微軟和 Facebook都是1月份成立的,因為在哈佛大學1月份是閱讀季,學生們沒有任何課程,這為創業提供了條件。
但是不要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最終都能實現創業,這還太早。試著與其他同學共事,大學是一個人規劃未來的好地方,周圍的人們和你做著相同的事情。如果和他們共同做一件事情,你將不僅能收獲好的點子,也能收獲好的創始團隊。
當心研究。如果一名本科生寫了一篇論文,內容是關于他的朋友們已經開始使用的某些東西,那么這很有可能意味著一個好的創業點子的出現,博士論文則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個點子的研究成分越重,它就越不可能用于創業。因為研究的范圍往往比較狹窄,因而不太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而當你的點子是為了解決用戶的問題時,你通常能夠擺脫學術研究帶來的局限性。
競爭
好的點子似乎是顯而易見的,當你擁有它的時候通常會覺得已經晚了。但不要沮喪,擔心自己起步晚了是好點子出現的標志。即使你發現其他人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你也不會太晚。初創企業被競爭對手消滅的事情非常少見,因而你大可不必為此擔心,除非競爭對手有辦法讓用戶遠離你。
如果你不確定,去問問用戶。你是否太晚是由是否有用戶需要你所做的東西所決定的。如果你有競爭對手沒有而用戶又需要的東西,那么你就有了領先的機會。
問題是你是否需要去爭取領先。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未來許多人都會做,那么不管這件事情多么小,你都應該堅持去做它。例如,如果你的應用只能在最新款的手機上運行,而競爭對手無法做到這點,這就是一次機會。
當面臨競爭者時,錯誤也會隨之出現。缺少經驗的創始人通常給予競爭者太多信任。要知道,你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你,而不是你的競爭對手。在一個好的點子上遇到競爭對手比在壞點子上沒有競爭對手要好得多。
不要擔心自己將進入一個對手眾多的領域,你要堅信自己會注意到其他人忽略的地方,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谷歌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一個充斥著競爭對手的領域表示那里存在需求,并且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出現。初創企業不能幻想著自己進入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并且那里沒有競爭對手。因此任何成功的初創企業要么進入一個充滿競爭對手的市場,但是自身擁有秘密武器,要么進入一個看起來很小但之后會變大的市場(例如微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