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想找到合適的一流員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內部推薦,鼓勵自己的員工去做推薦,像在Facebook大概60%~70%工程師都是這樣進來的。這種策略剛開始會比較慢, 但你積攢了一定量的牛人之后, 根據”A-players only want to work with A-players”的定律, 過了爆點之后就會形成雪球效應. 從另一方來看, 應聘者要想更有效地找到工作,最好也是通過內部推薦的方式,第一步是先找到與你的目標公司有關系的聯系人。
這里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通過2005年在芝加哥的KDD(最好的數據挖掘的大會)上和雅虎數據挖掘部門的一個技術總監套磁獲得的面試機會。開會的閑暇時間,我在展廳里瞎晃蕩,和各個展位的人聊天,聊幾句后就提到我正在找工作,問他們有沒有合適的機會。到了雅虎的展廳之后,我跟這個技術總監聊了一會兒之后,他就建議我們到酒店的大廳中找了塊干凈的地板坐下來,開始面試了。對幾個大的問題探討了算法上的設計之后,他好像比較滿意,之后就讓一個工程師在第二天給我做了電話面試,然后又飛過去正式面試,最后應聘成功。我想說的是,你如果想找工作,試試在你“未來同事、未來老板”經常出沒的活動場所之中,嘗試去認識他們,讓他們對你感興趣,然后通過他們做內部推薦。
內部推薦
有點扯遠了,再回到Facebook的有關話題中。Facebook最早期的一批中國大陸籍工程師都是我做內部推薦面試進來的。熟人推薦無論對于求職者還是用人公司相對成本都要低。對于求職者,可以通過熟人了解公司內部的真實情況,而無需用心去辨別招聘人員的夸夸其談;對于公司,熟人的推薦讓求職者的質量得到一個背書,而不是在千千萬萬個簡歷中猜測靠譜的應聘者。對于推薦的人選, 如果在當地, 我們直接請到公司里來面談, 相當于把正常過程中的需要經過Puzzle(網上做題), 兩次電話面試, 打成折扣, 變成只需要一次面談。 這次面談成功在安排正式的見4個人的一輪現場面試。
正因為公司對于內部推薦的重視和對于員工的新人,我在Facebook的四年多,曾收到過200多個推薦的請求,但最終決定做的推薦不到100,其中有12個朋友成功了。推薦成功、應聘者入職三個月后,對于成功推薦的工程師,公司會發給推薦人5,000美元獎金,推薦設計師的獎金是1萬美元,推薦其他類別的員工則獎勵1,500美元。這看起來像是一門不錯的生意,當時做內部推薦的員工一定要有所篩選,不能為了這筆獎金就來者不拒,來一個推薦一個,否則你的名聲很快就會爛掉。因為我推薦成功的比較多,還曾和另外幾個同事一起收到了COO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感謝信,感謝我們為公司推薦了這么多有用的人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