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福布斯》雜志發布的各國“稅負痛苦指數”(Tax Misery Index)被認為是反映國家稅負水平的指標之一。2011年9月,美國《福布斯》雜志推出的榜單顯示: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居全球第二。2009年,中國內地在這份榜單上也排名第二。
上海一位創業者曾表示,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為何要交城建稅、教育附加稅、河道管理費等。他認為對城建、教育等的投入,應該都是政府的職責,和他的企業沒有半點關系。
這位創業者經營著一家服裝企業,年銷售額在3000萬-5000萬元人民幣左右。盡管數據顯示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能降低稅負,上述創業者卻說稅負有沒有降他還搞不清,但改繳增值稅后光稅控機他就已經買了三個:一個管地稅、兩個管國稅,還有為它們各自配備的電腦。
所謂營改增,即取消了此前企業按照營業收入所繳納的營業稅部分,只對產品和服務的增值部分繳稅。從今年1月1日開始,營改增試點開始在上海推行。在試點方案中,增值稅稅率在現行的17%標準稅率和13%的低稅率基礎上,新增了11%和6%兩檔低稅率,分別適用于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今年第三季度這一試點推廣到北京等十省市。
11月26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召開擴大營業稅增值稅試點座談會上透露的信息表明,北京、上海企業已經享受到“營改增”稅收減負優惠總計達250億元。
具體到上述創業企業,這種稅負減少并不那么明顯。中國服裝(000902,股吧)協會的調研顯示,截至2011年底服裝企業年繳納稅金的總額占其總營收的8.32%,而規模以上企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5.75%。若上述服裝企業按年收入5000萬元、現在以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進行粗略計算,則每年能多增加的稅后利潤約為6.67萬元。這部分增加的錢有限,并沒有讓業者樂于應對稅改所帶來的麻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