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負問題不僅僅只是上述這一位創業者的困惑,而是創業者們聚會、飯局上討論的主題之一。
在中國,創業企業為了生存,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逃稅行為或者注冊資本金不實問題。比如在稅收上,當年1000萬的利潤做賬時只體現為200萬。這也導致這些創業企業融資時,財務顧問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補稅”,即把前期應該交而沒有交的稅收重新補齊;上市過程中有這類“歷史問題”的企業可能會被競爭對手、媒體揪住不放。
從稅收以及相關手續看,美國確實比中國簡單而清楚些。乾龍創投創始合伙人查立解釋說:在美國,企業每年報一次稅,無需天天跑稅務局;工商、審計、年檢的時間公司自定,政府不管。更不會有稅控機、專管員、公章、發票等等讓人不勝其煩的事務。
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也曾公開表示,創業環境正在日益惡化。稅負過高只是其中一個體現,還有不適合現階段發展的勞動法等,都可謂扼殺創業的兇器。王利芬此前更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中央電視臺二套創業類選秀節目《贏在中國》的總制片,2010年下海創辦網絡電視優米網。
2008年1月實施的新版《勞動合同法》,對人員從招收到開除的所有程序都做了規范,比如要求企業和員工簽訂長期雇用合同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管理和人力成本。
即便如此,創業熱情在中國依然持續高漲,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中。盡管有無數“過來人”苦口婆心的勸告,告訴他們這條路前路之坎坷,后來者依然前仆后繼。兒童綜合互動娛樂平臺淘米網的創始人汪海兵今年3月一次公開演講中說:如果不創業,農村孩子就拼不過富二代。
而選擇互聯網創業,是這些創業者規避稅負等不利因素的一種解決方案。相對傳統領域,互聯網的創業成本更低。并且由于可以享受國家對高新技術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因而稅負更低,對創業者來說也更具有誘惑力。一家成立僅一年的TMT企業往往估值數千萬,一家耕耘數年且贏利的傳統企業估值卻往往只有數百萬。這個領域不需要做Cye規模龐大、長時間的固定資產投入,團隊也不需要很大。頭頂創新型企業的光環,互聯網創業企業往往能享受到稅收優惠。這種趨利避害的天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們已不再“傻”到去建工廠。
作者:顧冰為創業孵化器飛馬旅副總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