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這幾年,尤其是喬布斯橫掃世界之后,產品經理成了一個明星職位。幾乎每一個互聯網公司都有類似的崗位設置,入職門檻似乎也不算太高,因為它并不對技術背景作嚴格要求。
很難說清楚什么才是產品經理,可能也是因為產品的概念很難界定,它可大可小,既可能是某個看得見的產品也可以是某種看不見的服務。如果用這個行業里的明星做例子,喬布斯作為產品經理,他的產品是那一系列i打頭的電子消費品和整個蘋果生態系統;馬化騰作為產品經理,他最成功的產品當然是如今擁有7.5億注冊用戶的即時聊天工具QQ。而之后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這個概念更加普遍,現在我們使用的每一個App背后都至少擁有一名負責概念和用戶體驗的產品經理。
同樣還是喬布斯,他為產品經理塑造了一個不能算作是標準的職業形象:完美主義,對細節要求嚴苛,高度的想象力,創造用戶需求而并非只是迎合……如果把他的性格和生活也算在里面,那就還包含著“易怒難以相處”以及素食愛好者。當然,他最厲害的部分在職業成績上,他帶領打造的蘋果產品線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在他之后,很多技術青年的職業理想就是做一個出色的產品經理。但理想跟現實之間顯然有不小的差距—這絕對不是一份只要有所謂的idea就能干好的工作。除了發揮想象力構建產品,搜集并分析反饋數據、撰寫文檔、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流程圖、協調各種資源以保證產品進度等都是產品經理的必備能力。如果你在一家大公司,甚至還包括與其他的產品經理爭奪資源,以及為一個細節的改動與工程師不斷爭吵。
聽起來好像比想象中要無聊?產品經理是產品的創造者、管理者和運營者,如果從職場的角度看,這就要求從業者必須有較強的觀察力、溝通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邏輯能力和更重要的執行力。
燈塔是一個公益性的職業培訓組織,目前為互聯網從業者提供免費的產品經理職業培訓。其創始人霍瑩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產品經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賣想法,另一種賣執行。前者是要懂得市場和用戶,后者則是老板想好了產品架構,你去執行好就可以。目前市場上80%的產品經理都在賣體力,特別是在大公司,能夠影響老板想法的人很少。賣體力的產品經理會遇到轉型困難的問題,因為不同類型的產品在執行層面上會有不同之處,包括市場不同、規則不一樣等等,但“賣想法的產品經理在任何一個產業中都能生存下去”。
《第一財經周刊》采訪了幾位產品經理,請他們從自身經歷和經驗的角度分享各自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理解。同時也邀請職場專家從職場角度解析產品經理的從業素質要求、職業發展路徑和目前招聘市場上這個職位的需求狀況,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A 產品經理圓桌談
Q1 你的專業背景是什么?與互聯網產品相關么?
洪峰:計算機。很小的時候我學過美術,包括雕塑、陶瓷這些形式都接觸過,初中還在美校進修過一段時間。后來開始學數學和編程,高中自己就做過軟件產品。其實藝術和程序是相通的,都是把自己想法表現出來的過程。
王堅:力學。上大學的時候我愛上網玩游戲,覺得網絡蠻有意思。后來幫老師做了一個遠程教育的網站,把彈性力學的內容放到網上,算是第一次接觸到互聯網的項目。
馬占凱:機械設計及自動化。與互聯網完全沒有關系,我畢業第二年才決定轉行,但之前已經是互聯網的重度用戶了。
劉亞平:工業設計。剛畢業的時候我做了幾個月的工業設計,但不喜歡這份工作,后來就去了騰訊,一直做交互設計。所以現在的title是產品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有點不一樣。
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互聯網,那時候會經常在學校BBS上討論,曾經還做過一個網絡螞蟻和網際快車的測評,完全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發在BBS上給大家做參考。現在想來,我的產品之路大概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