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 是什么讓你決定去做產品?
洪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同時在做產品和技術兩方面的工作。很多時候角色比較模糊,無論在谷歌還是小米,工程師對產品的角色也有很多發(fā)言權。最后轉去做產品是因為我的想法能夠更快地被實現,而且雖然我也很擅長寫程序,但或許不是能做到最頂尖的那個人。
王堅:我就是喜歡互聯網,大學畢業(yè)后就決定進入這個行業(yè)了。最開始在深圳四處碰壁,沒有經驗,也不是專業(yè)出身。后來進入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那個時候也沒有確切的職位描述,基本上就是做網站策劃這一類的工作。
馬占凱:最初我不知道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以為要進入互聯網只能編程之類的,但嘗試自學ASP等后沒什么進展,也不喜歡。但在那個時候,我已經有了利用搜索引擎做新一代輸入法的創(chuàng)意。一開始我向百度投去了4封信提百度拼音輸入法的設想,沒有得到肯定,又轉投了許多搜索建議給搜狗。得到搜狗的面試機會之后,我針對它的搜索引擎研究了三天,提出了100多項建議,其中包括搜狗拼音輸入法的設想。這些建議讓我抓住了最后的面試機會,以無專業(yè)背景和經驗的身份進入搜狐研發(fā)中心。后來才說服VP推動了輸入法的立項,并擔任了第一任產品經理。
劉亞平:我喜歡自己設計的產品可以被應用,雖然工業(yè)設計也是一樣,但周期實在太長了。另一方面我當時的專業(yè)是在計算機學院,也有潛移默化的關系。
Q3 第一次聽到產品經理的概念是什么時候?
洪峰:我一直沒有所謂某個時刻醍醐灌頂的感覺。做產品就是很樸素的想法,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喜歡。它就是達成一個目標,做出一件東西,放在古代的話,大概就叫手工藝人吧。
王堅:2004或2005年吧,找工作的時候聽說的,覺得有一個名詞把我之前的工作框進去了。騰訊應該是最早有這個概念的,后來我也進入了這家公司。
馬占凱:應該是進入搜狐以后了。最開始我并不了解產品是做什么,互聯網也還在初始狀態(tài),百度類似的職位叫做產品市場經理,這些概念還來自于傳統(tǒng)企業(yè)。一開始我的工作也就是助理的狀態(tài),做的事情很雜,包括整理數據,梳理文檔等等。
劉亞平:我在UT斯達康實習的時候聽說的,雖然這是一家傳統(tǒng)思維的軟件企業(yè),但它們也有產品經理。我當時的理解不確切,以為就是做項目,在指定時間內把東西發(fā)布出去。
另外,這個行業(yè)里面對于產品設計師的誤解還是非常多的,在騰訊設計中心的時候,我們曾經都被人叫做“美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