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對策
面對不確定性環境,決策的關鍵在于把握好底線原則,這就需要綜合考慮決策可能的風險成本、成功可能及或然性、可能獲益。此時要更關注失敗是否可以承受,而非成功多么令人心動。管理不是賭博,不是下注之后的被動等待,而是做出成本投入的承諾、接受可能存在的風險后,竭盡全力采取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張瑞敏曾談到,市場千變萬化,政策、環境因素又不可控,企業家必須得有一定的堅持。鄧小平南巡講話后,海爾圈下地開始建設工業園;但不久政策有變,所有銀行都不貸款。當時工業園預計要投資15億元,僅挖地基就投入了2億,但海爾賬面上只有8000萬。萬一失敗,后果將不可想象;但就在最危急的時候,張瑞敏也沒有懷疑做得不對,而是堅持下來。后來中國發展股市,青島海爾在上海上市,籌到了4億資金,盤活了僵局。
對于不確定性,人們不應只聽本能呼喚而采取被動規避做法,而需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迎接并利用它。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看似科學或不那么科學的實踐做法,例如,市場通過期貨價格等引導預期,以增加未來確定性;古人以燒牛骨、龜殼等看似迷信的占卜算卦方法,決定是否出門狩獵、下海捕魚等活動,以對付不可預測性所帶來的決策壓力。這些看似非理性做法,實際上卻真正體現了人類理性的智慧。例如,在決定狩獵方向時,采取更具隨機性的占卜法可消除依賴經驗或權威決策可能出現的路徑依賴,更有利于生態平衡與捕獵效果優化;漁民在出海前通過燒鹽聽聲的方法來決定未來行動,實際上則是在利用大氣濕度與未來氣象狀況的內在聯系進行天氣預報。
總之,從決策邏輯看,面對不確定變化,考慮到社會互動性,若以變化應變化,也許更易使得最終事態發展與可能結果完全超出人們的可能預期,在客觀上起著進一步加劇波動振蕩的作用。所以,應對不確定的未來變化,最有效的對策是以不變應萬變,例如,既不要受市場偶發的需求劇增所誘惑,馬上加大投資擴大產能,也不要因市場一時狀況變糟而放棄,迅速進行大裁員以收縮戰線。這就是,更多地采取短期看似吃虧而長期有益的戰略措施,加強自律,面對誘惑不冒進,遭遇逆境不放棄;小步前進,持之以恒,不斷改進,在總結積累經驗基礎上重視創新突破;堅守底線,腳踏實地,步步為營,關注實效以求可持續盈利與發展。對此,吉姆·柯林斯與莫頓·漢森在其《選擇卓越》(Great by Chioce)一書中,通過對于亂局生存現實案例的剖析,給出了相似的結論【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