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段秘書的做法:發記錄——會后整理好會議記錄(錄音)給總經理,然后請示總經理是否發給參加會議的人員,或者其他人員。
八段秘書的做法:定責任——將會議上確定的各項任務,一對一地落實到相關責任人,然后經當事人確認后,形成書面備忘錄,交給總經理與當事人一人一份,并定期跟蹤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并及時匯報給總經理。
九段秘書的做法:做流程——把上述過程做成標準化的會議流程,讓任何一個秘書都可以根據這個流程,把會議服務的結果做到九段,形成不依賴于任何能人的會議服務體系!
從以上九段秘書的工作方法中,我們看到的是什么?我覺得這才是執行力,也就是說,真正的執行力,其實要的是基于客戶價值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是員工動腦子創造出來的!
接下來我要問的是,一段秘書你付多少錢?九段秘書你又付多少錢?一段秘書很聽話,很老實(至少表面上這樣),九段秘書經常與你有不同看法,讓你很不悅,你會在平時喜歡誰、打擊誰?
我覺得這就是執行力的真相,我希望大家重新認識一下執行力。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想賺錢,想為客戶創造價值,那就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來衡量員工的行為,而要以客戶價值、以利潤貢獻來衡量,聽不聽話就不要太計較了。
有句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我覺得,這是一種沉溺于廉價勞動力模式的意淫。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不要說三個,就是三百個臭皮匠,也頂不上一個諸葛亮。
我們并不是要到處找諸葛亮,我想說的仍然是執行力這件事。我只想說,每個公司的員工其實都有諸葛亮的基因,每個秘書都可以做到九段,這并不難。問題是他們的基因卻會被管理者、當權者的偏好壓制了,因為當權者喜歡聽話的屬下。
當然有人會反駁我說,我喜歡既聽話又能干的。
從進化論的角度,既聽話又能干的員工時間長了,“聽話”那部分機能會進化,“能干”那部分機能會退化,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德魯克說的。
這就是我們提倡執行力的出發點:要尊重員工的創造性,更要激發他們用腦子干活,要愿意給創新員工付費,要把人當成資本,而不是成本。
執行是要結果而不是完成任務
在公司中,任務與結果的矛盾會導致下屬甚至整個公司都在找理由推卸責任。下屬找理由對付你,你找理由對付其他人,因為只要完成了任務,我們就有一萬個理由來說明,沒有完成結果不是我們自己的責任。
另一方面,因為沒有講清責任,結果真正出來的時候,任何人都可以爭功,表明是自己的功勞。比如上面說的打電話通知會議這件事,打了電話之后,所有人準時參加了會議,你說這是誰的功勞?
打電話的人完全可以說是他的。結果在他的個人總結中,就會有一條:“總是按時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而且你還沒話說!
實際上,真正有執行力的是那些參加會議的人,他們接到通知,就保證準時參加會議,不需要任何提醒,排除了所有的干擾呢。
我們要懂得一個基本道理:對結果負責是對客戶價值負責,而對任務負責是對工作程序負責。公司大了,部門和職位一多,程序就往往代替了結果,組織層級就會代替客戶價值。于是,任務往往就會迷惑我們的眼睛,這樣就有了無數可以開脫責任的理由:你看他已經盡力了,他已經努力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等等。
這種現象我們過去是用來描述政府公務員的,但今天我們發現公務員現象在民營企業到處皆是。
如果我們要致力于打造一個有強大執行力的團隊,那么請記住,執行永遠都只有一個主題:執行是要結果而不是完成任務。我們永遠都要鎖定結果這一目標,而不是任務這一程序。
結果三要素
馮小剛是中國最早拍商業片并且賺錢的本土導演,他總結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就是我們樂意奉送的!”馮小剛這段落話講了結果的三個方面:
·客戶價值是“喜”和“樂”;
·客戶價值是通過 “聞”和“見”這樣簡單的感官實現的;
·客戶的喜愛是用票房價值來體現的。
這三點,我們也概括為結果的三要素:有價值,可感知,可交換。
·有價值
結果不是被某個人主觀定義的,而是被客戶定義的。這就意味著,員工衡量自己工作的標準,不管是領導、自己,還是同事,都不是最終的標準。所有評價,都必須符合客戶價值,客戶價值才是最終的唯一的衡量標準。
當然,在具體的工作中,問題就來了,像財務這樣的部門,離外面的客戶那么遠,他們的客戶是誰?
在這里,我們通常會引入“內部客戶”這個概念,用來表達財務所服務的部門,就是財務的客戶,比如銷售部、管理層,都是最重要的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當內部客戶的標準與外部客戶的標準出現爭執的時候,外部客戶才是唯一的仲裁。
·可認知
那么,客戶價值的標準又是什么呢?回答是,客戶的認知。
也就是說,客戶價值很大程度上是客戶的認知價值,特別是對服務業,一個產品一個服務,有沒有價值,是由客戶的喜好決定的。你說你的產品再好,你工作再努力,但客戶沒有感覺到,對此沒有概念,那他就不會為此付錢。
·可交換
正如電影的價值最后要通過票房來體現一樣,商業的價值,最終要體現在利益的交換上。客戶喜歡并不是結果,客戶把喜歡變為購買,才是真正的結果。
叫好不叫座是藝術,真正的執行是叫好又叫座。在這一點上做得最好的是蘋果,蘋果既叫好,也叫座,這才是執行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個差的結果,也比沒有結果強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和尚,他身邊有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
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一個蘋果摘來了Cye.com.cn。
后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有句話叫:“先開槍,再瞄準。”很多人都不理解,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要“先瞄準,后開槍”的。但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終于懂了先開槍再瞄準的邏輯,就是執行邏輯:一個差的結果,也比沒有結果強。
為什么要行動第一?這有點兒像吃梨。無論你怎么研究梨的構成,但如果你不吃,你就永遠不知道梨是什么滋味。所以,在執行的意義上,學問不是第一位的,實踐才是第一位的,凡事要親自做一遍。如果不吃梨,就不知道梨是什么滋味,就這么簡單。
如何做結果
在我們明確了做結果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之后,接下來的問題是——“結果怎么樣做?!”
兩條美女蛇結果從哪里來?只能從行動中來,結果不能通過思考獲得。無論你如何思考,也無論你思考的水平多高,結果都不可能通過思考獲得。可是,我們發現執行路上有兩條美女蛇,一條的名字叫“迷信技術”,另一條的名字叫“追求完美”。之所以叫美女蛇,是因為它們表面上看起來很迷人,實質上卻是執行的大敵。
迷信技術
先說說“迷信技術”這條美女蛇。
20世紀90年代,摩托羅拉集團斥巨資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衛星通信系統,因為其衛星數量和元素銥一致,所以被俗稱為“銥星”。
銥星通信系統對10多年后的今天來說,仍然都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衛星通信技術,遠遠超過目前所使用的其他衛星通信系統。可以說,銥星是下一個時代的衛星通信系統。
可是,眾所周知,銥星上線沒多久就因為龐大的運營成本和慘淡的市場而被迫宣布停止運營。包括摩托羅拉在內的所有通信從業者都在問一個問題,技術先進的產品真的是好產品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