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親不救疏,救近不救遠”,并不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分別親疏遠近,而是從集團的角度來區分的。這里的“親”、“近”,不僅包括我們的干部員工,也包括干部員工的家屬,以及我們的客戶、供應商、消費者和周邊社區的民眾。
企業需要照顧的,首先就是企業內部的員工。如果一個企業連自己的員工利益都不能保證,甚至對員工進行壓榨和摧殘,即使對外捐款再多,也透著一種偽善意味。
企業必須保證消費者的利益,這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生產合格的產品,本來是企業應盡的責任,但現在的情況并不是這樣,尤其是食品行業,問題層出不窮。一個企業不能“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生產質量合格的產品”,盡到企業應盡的本分,捐再多的錢,頂多算是一種自我救贖,并不是真的慈善。
客戶、供應商和企業周邊的民眾,同樣與企業利益攸關,應當享受企業發展的成果,獲得企業的回報。
“救農不就城”,大午集團是農牧企業,本身又建立在農村,因此大午集團一定要先回報當地農村,而不是為城里人解決困難。
“救急不救窮”,這是古訓,也是大午集團的慈善原則之一,對于符合我們的慈善原則而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盡力幫助,但如果被幫助的人不求上進,甚至依賴企業的救助,那么集團將不再給予其救助。
在具體實施中,大午集團的做法有:
一、在集團的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了用于公益事業的資金比例,每年從利潤中提取,作為公益事業基金,專款專用。
二、設立工會,并有專人負責工會會費的使用。工會根據集團制度,定期開展敬老扶貧活動。隨著集團規模的擴大,敬老扶貧的對象也漸漸增多,救助范圍逐漸擴大,從原來的幾個村莊,到現在的周邊二十幾個村莊。
三、為周邊村莊修路架橋。自集團成立以來,共修建公路四條,惠及周邊二十幾個村莊。設立集團班車,方便村民出行。
四、在集團的中學里,集團員工子女和附近村莊的孩子減半收費。其他地方的貧困生可以享受減免政策,直至免費。學習成績優良的貧困生,還可以申請生活補貼。
五、投資興建公園、醫院。員工和村民可以免費游覽公園,享受低價的醫療保障。
六、定期組織大型的免費娛樂活動,豐富員工和附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午集團的這些措施,當然沒有裸捐的轟動效應,但三十年來始終如一,在集團的帶動下,敬老愛幼蔚然成風,附近村鎮多年沒有發生刑事案件,企業和周邊村莊都非常和諧。
我稱不上慈善家,但我認為,企業做慈善要立足當地及周邊,不帶功利思想,不求回報,爭取造福一方!從這二十幾年的實踐來看,大午集團基本做到了這一點。
這就是我的慈善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