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初
創始人不在公司全職工作,這種項目我堅決不投,基本上這種兼職創業成功率很低。
設立防沖突機制
王映初
我們看到股權分散的企業,一般都是建議,一是先做好股權集中,二是設立防沖突機制。現在通行的做法就是大家會簽訂一個共同發起公司的協議書,把各自的權利、義務包括發生糾紛的CYE解決辦法,全部白紙黑字約定清楚。比如某個股東因為一定的原因必須離開,那他的股權應該收回來。按什么價格、以什么方式收回?比如他在公司工作一年之內離開,要收回多少股份,工作一年之后或者兩年要收回多少股份。一般會約定三到五年。
這些都得在協議書里面寫清楚。
我們遇到團隊出現內訌,基本上都不是發生在公司發展困難的時候,而是在公司情況好轉的時候,比如拿到投資了,業務進展順利了,大家都看到利益了。這個時候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功勞更大,或者有些人會想要更大的自主權,這里面就往往會產生矛盾。
在剛開始的時候,很難確定股權怎么分配,我們會建議團隊里面比較核心的人物能夠做一些代持,就是大家先有一些大體的分配,然后再根據這個來做一些調整,比如創業半年,可能大家都比較清楚狀況了,根據大家事先的一些約定來做調整。
不需要為創業團隊將來引進的新成員預留股份
柳陽
創業團隊創立了一段時間之后,會有重要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加入進來,給這些人的股份留不留都一樣。留的話可能開始就已經考慮了需要吸收人,不留的話可以做一個增發。最終結果都一樣,無非都是大家做了一個同比的稀釋。
要適時發放期權
柳陽
不同的公司不太一樣,互聯網類公司一開始設立,可能就會留有期權池,但是有一些公司可能是會晚一些。時間點根據業務發展來定。
一般來講,在業務已經可以看到比較明確的成長性的時候,發期權會是最好的一個時間點。如果發得比較早,雖然拿出了不少股份來做激勵,但是其實員工沒有感覺。
如果是在業務成長性比較好的時候給,能夠讓員工在接下去的時間切實感受到期權價值的增長。因為期權其實是一個雙刃劍,如果價值不停地在增長,對員工的激勵是很強的,但是如果給了期權之后,發現期權價值沒增長,甚至是往下走的,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一般做一次期權激勵,拿出不超過10%的股份比較合適。
天使投資占比10%~30%
柳陽
我們第一輪一般會投到10%到30%,差不多都在20%左右。對于天使來講,可能低于10%大家都不太會投了。
天使投資不光是投錢,還要去關注和參與這個企業的發展。如果低于10%,可能在這個項目上面投入精力就覺得不太值得。當然有的人是撒網的策略,可能一個項目投三五個點都可以。
王映初
一般在我們正常的案子里面,我們都是第二大股東,確保董事會席位,要有足夠的話語權。
早期項目投資人花的時間會比后期要多得多。花出那么大的代價,只占小股,這實際上是不劃算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