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商業,品牌這個詞,誰都繞不開。要想有高附加值,必須有品牌。一個企業從誕生開始,就面臨如何打造品牌的問題,而當一個企業做大的時候,往往面臨品牌如何保持活力以及持續發展的問題。但是品牌這個詞,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將其理解透、做透,并且也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
然而,我們現在談品牌,我們更多都在談全球的那些百年的國際的外國的品牌的經驗和做法,中國本土的品牌被奉為標桿的并不多,一方面,中國品牌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還不夠強大,另外一方面,中國企業建設品牌的意識、能力和理論、方法、工具都還有很多欠缺。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品牌這件事情?現在加入鳳凰網擔任副總裁的徐進先生就和我談過,我們需要去追尋品牌的本質。就這幾年我和很多企業的接觸,分享一些觀點思考如下,歡迎您來補充和延展:
1.品牌到底是誰的?
在很多企業,老板認為品牌是自己的,因此往往給品牌賦予一些類似“全球領先”“誰與爭鋒”“大”“強”“王”的核心訴求,完全個人主義的色彩來建設品牌,并且與消費者利益點毫無關系,例如“**不僅僅是世界500強……”“我們是***的領導者”,這些概念作為品牌的管理者,貌似將自己的競爭力都表達了,但是,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它并不見得是真正吸引消費者的核心驅動力。所以,“品牌是誰的”一定是企業要換位思考的?事實上,品牌永遠是屬于消費者的,因為品牌不僅要追求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追求消費者的份額,消費者份額靠的是對心理的爭奪,而不僅僅是對貨架的爭奪。
2.品牌到底有多重要?
品牌帶來品牌溢價,即附加值,可口可樂前董事長伍德魯夫有一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風暴,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當所有的產品陷入同質化的競爭,驅動消費者的消費核心是品牌價值,中國有大量的市場有品類無品牌,比如茶葉、比如農產品深加工領域,這些領域稍微重視品牌就能獲得成功,你想象過雞蛋你也需要看品牌嗎?看看現在德清源、咯咯噠等等品牌在超市銷售的火爆,就會發現品牌帶來的附加值有多大。
3.品牌之戰是不是產品之戰,而是消費者認知之戰。
不是產品做得有多好,而是消費者感受到你的產品是什么,消費者頭腦中的印象和事實一樣重要,所以說,消費者的認知就是事實。因此,品牌關鍵是要提供給足夠的可感知的消費者利益,要關注的消費者的心理,感性的價值感知比理性的感知更加重要。
4.品牌是一種生活方式。
品牌對于很多消費者是一種場景特定的符號、流行和文化。例如,同樣的一輛摩托車,哈雷摩托可以賣到汽車一樣貴,原因就是它抓住了一個消費族群對于一種符號的 追求,一項對哈雷摩托消費者的研究發現,很多消費者買哈雷摩托是彰顯自己的英雄魅力。很多品牌都因為制造了流行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做品牌就是要引領一種 生活方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