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品牌消費就是消費階層的潮流爭斗。
階層“CLASS”一詞有雙重含意,除掉社會地位的研判,很多人是通過人的品味和格調來判斷他或她所屬的社會階層,階層是一系列細微事物的組合,因此,每個階層的消費者都希望和別人不同,領潮消費者的“求異”,與趕潮消費者的“求同”,讓品牌成為消費階層的一種斗爭和博弈,品牌需要給消費者畫像,品牌也需要消費者做族群的區隔,因此一個品牌不能準確的和某個族群捆綁在一起,品牌就很難有忠誠顧客,這也可以叫粉絲經濟。
6.品牌知名度不等于品牌美譽度,品牌知名度、忠誠度和美譽度要并駕齊驅和平衡才是好品牌。
做廣告,可以打造知名度,依靠事件營銷,可以讓品牌一夜成名,但是知名度僅僅是開始,品牌知名和品牌好感是兩回事。有個最簡單的公式:“高知名度+低美譽度=臭名昭著”。因此企業要珍惜品牌的每一根羽毛,要重視品牌輸出的每一條內容,不要為了搏出位而忽視品牌深度的傳播和建設。品牌很容易借助各種傳播平臺一夜成名,但是品牌如何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卻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工作,所以作為品牌,需要一直尋找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品牌需要科學的管理。
7.挖掘中國文化和元素的魅力,才能打造有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現在很多國際品牌用中國元素來融入其品牌的傳播,而中國消費者覺得外國品牌很懂中國很貼心;但是中國品牌弄點國際范,卻往往被外國消費者說中國品牌很土很山寨,品牌代表一種文化競爭力和話語權。為什么國際的一些時尚品牌往往被稱道,因為全球的流行趨勢的演變不是在中國擴散全球,例如,從時裝開始,很多消費者會認為倫敦、巴黎、米蘭、紐約這些地方是時尚的發源地,是流行趨勢的發源地,那么凡是來自于這些地方的品牌或者潮流都會很快得到認可,那么反過來思考,中國的企業在各個產品的領域,有哪些產品的時尚趨勢,流行的趨勢來自中國呢?我們盲目追尋世界,但是我們往往忽視自己的優勢,我們會低頭拉車,卻不會制造標準和引領趨勢。中國元素、中國符號怎么樣影響全球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如何加入國際化的趨勢,值得企業去挖掘,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8.新媒體環境下,品牌傳播要更注重整合。
今天的品牌在塑造上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傳播途徑和渠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一個品牌只要在CCTV振臂一呼,就可以讓中國的消費者童叟皆知這個 品牌,但是今天,單一依靠一個媒體的時代已經過去,不僅如此,數字化平臺的崛起迅速改變了消費者接觸信息的方式,改變了品牌傳播的路徑,受眾的生活形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時空的變動,一個品牌采用單一的傳播策略已經很難覆蓋目標消費者,品牌需要的是遵循消費者行為軌跡的整合傳播策略。品牌傳播不僅需要視覺化,還需要聽覺化,甚至嗅覺化、移動化,品牌的接觸點,需要通過電視、報紙、雜志、廣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體驗、促銷、社區、路演、口碑營銷等等多個方式來進行整合營銷,需要線上與線下協同。
中國的市場經濟才幾十年的歷史,應該說很多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品牌絕佳的發展機遇,理解好品牌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去做,如何堅持品牌的本質和核心價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