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在線教育創業、投資如火如荼,國內在線教育領域卻幾乎找不到真正值得投資的案例
2012年是在線教育井噴的一年,至少在美國是這樣。
創立17年的Lynda.com第一次接受外部投資,融資規模1.03億美元;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Coursera 2012年4月獲KPCB和NEA 1600 萬美元投資,7月再獲追加投資600萬美元;網絡課程平臺Udacity 2012年10月獲Andreessen Horowitz 15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在美國風生水起的在線教育也引來了中國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創業和投資熱情。
最新的參與者是“小龍女”龔海燕:2012年年底,世紀佳緣創始人龔海燕辭任CEO后即殺入在線教育領域,其二次創業的網站“91外教網”也隨即浮出水面。
投資方面,2012年4月,啟明創投1500萬美元注資在線語言培訓企業TutorGroup;6月,真格基金100萬元注資背單詞應用“拓詞”;7月,貝塔斯曼向在線教育平臺傳課網投資。然而,2012年中國在線教育領域已披露的投資卻僅限于此。
與唱的響亮的在線教育創業和投資呼聲相比,投入市場的真金白銀實在少得可憐。是什么原因,讓逐利的資本在廣闊的市場面前選擇了退縮?
在線教育表面風光?
美國在線教育行業的風起云涌大大激勵了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熱情,也引來了風險投資人的追捧。但多家投資人士均向記者表示,“一直在看,但看不清楚。”
一位關注在線教育領域很久,但尚未出手的投資人稱:“并不是我不想投,而是沒有看到靠譜的。包括現在很多很熱的案子,都未必能活下去。”在對多家投資機構的訪談中,記者多次聽到了這一說法。
根據Internet2Share的數據,在2012年全球已披露的在線教育行業投融資案例中,僅有三家中國企業,已在國外下注多次的KPCB和NEA等機構年內均未在中國在線教育領域進行投資。
為何在線教育被討論的如此火熱,卻遲遲不見投資人“下單”?“很多投資人上來就問,你們什么時候能盈利?我說5年內很難。基本就都不再談了。”一位IT領域在線教育機構的創始人對記者表示,總體而言在線教育行業尚無清晰的盈利模式。
i美股在其《2012年中國教育行業上市公司調查報告》中如此總結中國在線教育市場:1.老牌教育內容擁有方目前線上多是停留在傳統單向付費視頻輸出模式,雖然正保教育提出開放平臺概念、學而思開放雪地社區,但目前看其平臺和社區未能承接內容擁有方這一主要優勢,仍處在探索階段。2.現有交互模式下教育公司創始人背景多為IT領域,他們有著強大的平臺技術、線上運營等經驗,但由于教學內容匱乏,很難長期留住用戶并促成分享與交易,豐富適合線上的教學內容或許是當務之急。3.互聯網巨頭不甘寂寞,新浪、網易打造公開課模式,騰訊也開辟微講堂。雖然服務仍在布局階段,但考慮其強大的用戶基數和資本助力,發展潛力不容低估。
如今教育行業的現狀是,有教育情節、愿意做教育內容的人主要集中在線下,而懂IT懂互聯網的人則將主要精力放在搭平臺而非做內容上,究竟是教育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教育?此題仍待解。
對于目前資本關注較多的平臺類在線教育企業而言,其共性在于,搭建技術平臺,吸納機構和個人來產生內容。如何解決教育內容的“量”與“質”是共同的難題。
i美股分析師李瑩對記者表示,對于以傳課、多貝等為代表的C2C教育平臺來說,內容和流量都是關鍵因素。平臺定位是希望通過UGC(用戶生成)來提供內容,人人皆學生,人人皆老師也是未來線上教育的方向。但如何讓UGC愿意提供,又如何方便提供,目前看這些平臺還有需要完善的空間。“另外,在獲取用戶流量方面,這些平臺也有不小的成本壓力。獲取并留住用戶,培養付費習慣以及簡化支付流程都是在線教育平臺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線教育企業的技術難點在于實時交互。“要在互聯網上保證高質量的實時業務,是看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的事。”多貝網的創始人陳廣濤介紹。多貝的核心技術在于,利用實時流媒體技術,在互聯網上構建了師生同步在線交流互動系統,老師和學生可以同時登陸虛擬教室,進行實時的授課和學習。
在線教育的“B2C”和“C2C”模式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創業者、投資人愈發期待技術帶來的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企業加大在線教育業務的投入、互聯網企業圍觀在線教育業務、創業公司也憑借一腔熱血沖進在線教育市場。
從在線教育企業的內容由自己提供還是第三方提供的維度,在線教育企業可分為“B2C”和“C2C”兩種模式:學而思網校、新東方網校是典型的B2C模式;用戶自發上傳內容并呈現出電商形態和社區形態的,則更像電商領域的C2C模式。
八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企業中,新東方、學而思、弘成、正保遠程教育、安博均開展了在線教育業務。以新東方和學而思舉例,根據兩家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新東方在線營收僅占新東方總營收的5%,學而思網校的營收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則為3%。
新東方在線上線于2000年,其網絡課程橫跨留學考試、學歷考試、職業教育、英語充電、多種語言、中學教育等6大類60余小類,共計1200多門課程。截至2012年12月,新東方在線網站個人注冊用戶已逾1000萬,移動學習用戶超過200萬。
學而思網校自2009年上線以來,已成為覆蓋全球近200個地區、擁有逾二十萬學員的中小學遠程教育培訓平臺。
對于新東方、學而思等傳統教育企業而言,線上教育可以覆蓋線下教育尚未覆蓋的市場,但其課程以預先錄制為主,它們面臨著線上教育互動需求的挑戰。
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的互動需求,新東方在線將針對互動性的問題進行改變,新版本將在2013年4月正式上線。新東方在線CEO孫暢透露:“現在我們的平臺有點傳統,還是比較縱向的、基于培訓內容的平臺,但是我們4月份就會上新的平臺了,更個性化的、基于社區化的學習平臺。”
在線教育市場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重視,一方面是基于互聯網技術,授課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另一方面是線下教育機構受成本上升的壓力,第三,則是邊際成本——線上教育可以無限復制。
但問題在于,如何將線上的內容和交互做好?從平臺型在線教育網站的經營方式上可有所借鑒。
平臺型在線教育企業的一個典型代表是YY教育。YY在上市時宣布,將重點投入在線教育領域。“YY有兩點,第一點是在線技術非常過硬,另外一個是4億的用戶規模。這是YY最核心的兩個優勢,也是一些老師和機構看重的地方。” YY教育總監印亞蘭表示。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YY教育平臺上入住的機構超過1600家,舉辦公開課超過10萬場,接受線上學習的用戶達到幾千萬人,月活躍用戶量超過百萬。2012年10月,YY正式開通支付業務,到目前為止,有超過10家在YY上授課的教育機構課程銷售額超過百萬元。
“有一個比較好的工具,就會吸引越來越多老師和機構聚在上面開課,這期間不需要YY自己去產生的,我們只需要做好運營的工作。” YY教育總監印亞蘭認為,對平臺型在線教育企業而言,運營能力是關鍵。
為了讓YY教育的產品更加好用,YY教育已經開始從客戶端向網頁端轉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師和學生的使用成本。“在線教育是離不開教育本質這件事的,怎么把教育、把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學員,怎么讓學生有效地去接受這些信息,這個事情才是真正的教育本質。教育這一塊兒,整個語音工具已經上線了,教學工具還在策劃當中,也不遠了。” 印亞蘭透露。
除了傳統線下教育企業和YY教育、多貝、傳課等在線教育平臺,傳統互聯網巨頭也是未來的分羹者。
早前有消息稱,騰訊正與傳課網洽談投資事宜。盡管業內人士都認為騰訊收購傳課“沒有必要”,但也都篤信騰訊會在在線教育行業出現成熟商業模式后正式進入這一市場。
事實上,在騰訊的現有業務中,已對在線教育有所涉及。騰訊在公開課的基礎上推出了“騰訊微講堂”,其微信產品也被很多老師用來作為與學生交流的平臺,較多地用在班組溝通和語言培訓上。“可能對于微信來講,不太好把教育這一部分做一個劃分,但它這一塊兒目前的活躍度和總量都不低。”李瑩分析。
比騰訊先行一步的是網易。2012年12月末,網易在公開課項目的基礎上,正式上線“網易云課堂”,為用戶提供教學內容的生成、傳播和消費服務。在此之前,網易曾經推出的教育產品還包括:網易云筆記、有道詞典、有道學堂等。
對于網易在在線教育上的探索,印亞蘭表示:“從網易公開課到網易云課堂,是一個比較好的探索。對于網易公開課來說,是前進了一大步,而且他們是非常用心地在做教育的一個項目。”
在線教育創業的機會在哪?
互聯網改變了商業的模式,成就了電商的蓬勃發展。互聯網是否能再次改變教育的模式?
“互聯網能不能顛覆傳統教育?長遠角度來說一定是會被顛覆的。網絡教育可以充分釋放教育的資源,讓老師能夠真正把他的價值發揮到極至。”印亞蘭表示,“這一塊兒空間非常巨大,只是現在很少有人用心做這件事情。”
在線教育緣何吸引這么多的目光?“現在有幾個大的趨勢,一個是線下教育越來越貴,二是很難找到大量的好老師,三是激烈競爭導致線下教育機構成本攀升。”一家外資VC的投資人向記者表示。
2012年,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和Coursera創造了教育領域的神話。
過去兩年里,可汗學院的教學視頻被瀏覽過2億次,每個月有600萬獨立的學生登陸這個網站,這些學生共同解決了7.5億個問題。根據《福布斯》的報道,截至2012年11月,可汗學院一共累計收到1650萬美元的捐款,捐贈人包括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谷歌董事會主席埃里克·施密特和KPCB合伙人約翰·杜爾。
目前,Coursera上有230多萬學生免費學習科學、商業、經濟、藝術和法律課程,這些課程由36所美國大學提供,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杜克大學等。盡管Coursera的兩位合伙人尚未公開提及盈利方式,卻已在2012年獲得KPCB與NEA兩家投資公司累計2200萬美元的投資。
中國能否出現可汗學院和Coursera的模式?“不可能的,大家教育的邏輯和理念就不一樣。” 多位受訪者給出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這一塊兒還真的沒有,并不是國內沒有人想做或沒能力做,是目前國內缺乏做這件事情的土壤。中國的教育太功利了,而且最好的資源都在體制內,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一位從業者表示。中國在線教育的黑馬在哪里,創業公司的機會在哪里?印亞蘭建議,創業公司并不適合做平臺,“先從單點突破可能更合適,比如說像51talk、91外教網,做教育的某一個領域可能機會更大一點。”
51Talk和91外教網均為英語教學網站,51talk曾獲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投資,91外教網則為世紀佳緣婚戀網創始人龔海燕與原百度科學家張棟合作創辦。兩家網站經營模式相近,51Talk主打評價路線,外教老師主要為菲律賓籍,91外教網的目標用戶是出國留學、移民等有英語口語需求的群體,外教老師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
在做內容和做平臺之間,51Talk創始人黃佳佳選擇做內容。 “大家都想做教育的淘寶,但是這個東西很難做的。服務行業為什么還沒有淘寶類大的平臺?就是因為服務行業的質量特別難把控,一旦做不好,兩端都沒有口碑,就是兩端都做不起來了。”
相對于多數只完成天使輪融資的在線教育企業,在線語言培訓企業是較早獲得資本進一步投入的細分領域。2012年4月,在線語言培訓企業TutorGroup宣布獲得啟明創投1500萬美元投資,所融資金主要用于拓展中國市場。而上述51Talk和91外教網均是此行業的典型企業。
中國教育細分領域市場概況
1、少兒教育
與課輔、留學等熟知教育領域相比,由于少兒階段沒有相對統一的等級評價標準,所以從事少兒階段教育企業實質更接近教育而非培訓。上圖列示了部分上市公司相關業務品牌和專業從事少兒教育機構:
2、課外輔導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末我國小學、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數接近1.9億人次,教育支出約占家庭支出的三分之一,可見課外輔導市場有著巨大的需求空間和持續的剛性需求,也最被社會所關注。上表列示了上市公司涉及K12業務情況,營收為最近一個財年數據:
3、職業教育
隨著高校擴張,初等學歷適齡人口減少加之科技產業升級、大學就業壓力以及高端人才爭奪,職業教育開始向高學歷、晉升型需要轉型,目前上市企業中安博教育和正保遠程分別從事相關業務。
4、線上教育
資本的嗅覺是敏銳的,隨著互聯網與移動端結合,無論用戶還是投資人寄望于教育可能發生的革命——老牌企業加大線上教育項目投入、創業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迭出。未來誰能成就這一領域尚難定論,不過基于現有模式我們可以把這些線上教育新生代們加以分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