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還是擔保?在阿里巴巴的金融版圖上,擴張方向走到了十字路口。
近日,有接近阿里巴巴高層的消息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透露,在馬云2013年的戰略里,阿里金融將轉型,擴張的重點方向從一向被外界看好的阿里小貸,轉向擔保業。
“2013年馬云要在全國設7個金融中心,以擔保為主,小貸陸續退出,在未來5年之內要申辦自己的銀行。”上述消息人士指出,“阿里金融不一定退出小貸,但它不再擴張了,轉向擔保業擴展。”
不再主攻小貸市場?
阿里小貸的“浙江+江蘇+上海”模式,被廣東業界視為“違規”,至少是借著“網絡貸款”打了個“擦邊球”。
與此消息相關,記者從廣東業內人士處獲息,馬云2012年曾想在廣州設立一家阿里小貸,注冊資金3個億,并向當地金融辦要求可以全省經營。放貸對象主要是淘寶和阿里巴巴的賣家。但“目前計劃并無進展,已停擺”。
回顧以往,馬云的小貸金融夢持續了多年。2007年6月,阿里巴巴正式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命名為“阿里貸款”。
2009年后,“阿里貸款”從B2B業務中拆分出來納入阿里巴巴集團,負責集團旗下所有子公司平臺的融資業務,此后更名為“阿里巴巴金融”(以下簡稱“阿里金融”)。
此后,馬云一度加快了步伐。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阿里小貸”)正式成立,貸款金額上限為50萬元;2011年6月,繼浙江之后,馬云又到重慶設立了第二家阿里小貸。
事實上,在阿里小貸成立之初,業內曾懷疑過這個電商大鱷的金融能力,然而浙江和重慶的阿里小貸以16億元的注冊資金,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已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
而在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已經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這意味著,如果這一勢頭持續一年,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將達到驚人的3.65億元。并且在全部都是信用貸款的情況下,阿里小貸不良率僅為0.9%。正因如此,阿里小貸被業內譽為“最賺錢的小貸公司”。
“阿里小貸年化貸款利率大致達到17%~18%,壞賬率低于1%,毛利率在15%左右,扣除資金成本、人力成本,目前收益還不錯。”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林告訴記者。
馮林指出,阿里小貸通過網上的數據規模足以形成一套針對其網上企業的“征信系統”,能把手續和審批流程壓縮得非常短,非常便利地放貸。“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它沒有必要退出小貸。”
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小貸公司的發展卻一直受制于政策和法規的限制。
“小貸核心問題是很容易觸紅線,一條是資本金的紅線,一條是跨地區監管的紅線。”一位廣東小貸業內人士指出。
上述廣東小貸業內人士所指的問題,正是阿里小貸發展的瓶頸。以跨區經營的問題來說,以廣州為例,廣州最早成立的15家小貸公司,只能在所屬區域內經營,如天河區的小貸公司只允許在天河區放貸;海珠區的小貸公司只允許在海珠區放貸。直到2012年年初廣州金融街成立,入駐金融街的10家廣州的小貸公司才獲得了全市放貸的默許。然而,至今廣州所有的小貸公司都未能升級至“全省經營”。
對小貸經營地域限制問題,據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介紹,不能跨省經營主要是因為小貸公司的審批和監管都是當地金融辦,無法跨省監督,而各省內是否能跨省經營則由當地的政策決定。
但馬云的浙江阿里小貸獲得了政策的突破,它可在全省,甚至于到江蘇、上海放貸。因而去年底馬云到廣州試圖再次突破政策壁壘,阿里小貸要求“在廣東全省經營”,當時曾震動了廣東業界。
事實上,阿里小貸的“浙江+江蘇+上海”模式,被廣東業界視為“違規”,至少是借著“網絡貸款”打了個“擦邊球”。如果阿里小貸突破獲得廣東全省經營,將直接沖擊當地金融辦現有經營地域限制的條規,以及目前當地小貸業和擔保業的公平競爭環境。廣州目前已運營的小貸公司有20多家,各家背景實力都很雄厚:越秀集團、廣州建筑集團、美的集團、立白集團……但要在廣州從眾多實力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地小貸政策唯一的突破者,談何容易。
“擴張阿里小貸,馬云需要到每個地方要政策,他要得很辛苦。”上述業內人士指出。
此外,小貸公司的資金杠桿率很低,只有1∶0.5。按照規定,小貸公司只能用自有的注冊資本金,以及從金融機構獲得最高不超過注冊資本金50%的資金放貸。比如,一家小貸公司注冊資金為2億元,它只能從銀行獲得1億元融資,所以它只能拿3億元放貸。“3億元資金,兩個月就放完了,剩下的時間,大家就只能在辦公室里喝茶聊天。”某小貸公司的總經理不無戲謔地說。同樣的,資金紅線也讓阿里小貸的發展規模受限。
“在種種政策壁壘下,馬云不想再主攻小貸。”前述消息人士指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