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免檢是一張擋箭牌。因為有了官商利益的一致性,企業自然有了推卸責任的借口,并且這種借口可以假國家公器之名說出。
拿三鹿的事情來說,今年六月起就有人在質檢總局網上舉報三鹿奶粉質量問題,舉報信息卻被隱藏,任由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在貨架上繼續售賣。8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安全工作督導組還到三鹿集團調研,而調研的目的不是毒奶粉,而是為了宣傳三鹿好的質量管理經驗與方法,為我國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
進入9月份,事件波及面繼續擴大,各地衛生部門不約而同地將疑點集中于三鹿奶粉,而三鹿集團每次都把責任推給消費者不懂得“科學喂養”,并且不忘把質檢部門掛在嘴邊,而質檢部門也很配合地不予以否認。
直到9月11日,衛生部向世衛組織報告有關疫情,三鹿銷售受三聚氰胺污染的毒奶粉才終于大白于天下,并且數量是700噸。而在社會巨大的壓力下,河北省政府也發言撇清同三鹿的關系,一時間墻倒眾人推。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因為衛生部和質檢部門的利益博弈,這件事情還要拖多久。
從某種程度上說,三鹿毒奶粉事件反映的不是一個企業產品質量事故的個案,而是反映了處于轉型期中國社會權利博弈的現狀,這種博弈不僅僅體現在集權的各利益部門之間,也體現在各地方以及利益團體對權力的濫用、壟斷、相互制衡的復雜局面上,我們距離完全的市場經濟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