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發現
瑞銀的全球證券策略團隊已經發布了一份名為“新興市場消費品行業機會有多大?”的報告。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瑞銀的全球證券策略團隊著眼于從總目錄中挑選了一些消費品,并且檢查了與人均GDP的關系。這些商品的成本范圍從幾美分一袋的洗發露到高達幾百美元一臺的洗衣機。這些商品通常是較低收入水平也必需的消費品,并首先受益于節省下來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其中一些商品是現代化標準生活來說是必需或很重要的,如電冰箱,另一些被認為是可負擔的奢侈品,如軟飲料。
瑞銀使用50個國家的例子,這包括人均GDP達到5萬美元的瑞典到人均700美元的越南。瑞銀分析認為,該行使用名義人均GDP,因這能夠提供各國確定性最多的數據資料。瑞銀承認使用實際人均GDP或經過購買力調整后的人均GDP將更好,但有太多數據無法及時獲得。另外可負擔能力是討論消費時候的持續問題,這顯示工資將是支出能力優先手段。然而如瑞銀在之前指出的,以中國為例,可信賴的薪資數據非常難以獲得。以美國為例顯示薪資和GDP變動密切聯系。因此瑞銀認為名義人均GDP數據為一段時間內消費者支出形態提供可信賴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