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缺錢的中小企業“嗷嗷待哺”,一邊卻是激蕩四溢的民間資金四處尋找出路。“兩面夾擊”倒逼著當地政府進行金融創新。
2008年7月,浙江省在全國首家宣布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邁出規范民間資本的重要一步。隨后,浙江省工商局、銀監局與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聯合制定的《浙江省股權質押貸款指導意見》正式實施,“收編”地下金融,允許股權質押。此舉一方面為大量逐利的民間資本開辟了一條規范的出路,另一方面也為中小企業雪中送炭。
據了解,進行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只是浙江規范民間資本的第一步。下一步還將在此基礎上發展社區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使更多的民間資金走出民間借貸的灰色地帶。
事實上,經歷著市場大考驗的浙江中小企業渴望突圍,而大量風險投資也在尋找資本增值的機會。目前,已經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在杭州市西湖區落戶的風險和創業投資基金就超過30家,管理的總金額超過50億元。
記者所走訪的中新力合擔保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擔保公司,注冊資本近3億元。公司總裁周冀告訴記者,民間融資之所以越來越流行,一方面,銀行Cye.com.cn等正規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限制條件較多,對中小企業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自身往往存在諸如會計制度不嚴格、企業經營風險高等問題,出于控制風險的需要,銀行也往往會拒絕給這些企業貸款。而與此相比,民間融資手續簡便、操作靈活,所以比較流行。
為地下金融打開一扇“窗”
記者調查了解到,在浙江,小額貸款公司作為試點為民間融資開了個“口子”,但對于浙江大量的民間資本來說,這個“口子”開得還是太小了。據悉,今年,浙江省準備繼續擴大試點,將小額貸款公司增至150家。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浙江大量的民間借貸活動仍處于灰色地帶,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管,市場風險很大,民間金融糾紛也多。如何規范和引導民間融資,讓“地下金融”棄暗投明,讓民間資本在陽光下規范運作,成為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