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政策壁壘尚未打通、一邊是“壟斷性”巨頭的爭先覬覦,在電子支付牌照尚未發放的今天,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到了生死攸關的關鍵時點。
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從2005年左右發端至2010年,似乎遭遇到史上最強“寒流”。
被稱為“超級網銀”的央行網銀互聯應用系統或將于今年8月上線運行,屆時該網銀系統將接入包括國內10多家銀行在內的網銀系統。值得注意的是,占據電子支付市場80%以上份額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未列入此次接入名單之內。
今年初,中移動與中聯通兩大運營商先后布局移動支付,先是中移動收購浦發銀行20%的股份,而后是4月初,中聯通與交通銀行宣布合作開展手機支付業務,同時,銀聯宣布已加緊在上海、深圳等六省市對新一代手機支付進行大規模試點。一邊是,政策壁壘尚未打通、一邊是“壟斷性”巨頭的爭先覬覦,在電子支付牌照尚未發放的今天,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被業內廣泛視為:到了重新洗牌,甚至是生死攸關的關鍵時點。
2010年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公布了一則重磅消息,將在5年內為其旗下子公司支付寶投資50億元。
雖然,此前馬云曾放言“隨時將支付寶貢獻給國家”,但是,支付寶大舉投資,被外界更多的視為是第三方電子支付企業在“國進”的大背景下,也加緊“民進”。
然而,在《英才》雜志采訪支付寶、易寶支付、快錢等核心第三方支付廠商之后發現,面對所謂“危險”的競爭局勢,卻有不同的解讀。
誰將出局
“但是,對于那些只做接入銀行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將遭遇重大挫折。”
“我認為公眾把超級網銀在支付上的職能夸大了,卻把核心功能給忽略了。”按照快錢CEO關國光對《英才》記者的說法,“超級網銀”其實并不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構成明顯威脅。
面對《英才》記者提出的疑慮,易寶支付副總裁余晨也指出,“超級網銀”更多是解決了銀行網關間鏈接層的問題,對第三方支付廠商而言,是省去了過去一家一家鏈接銀行、類似“搬運工”的活。
支付寶CEO彭蕾也表示,“我們不認為央行二代網銀系統的推出是對市場的損害,相反,我們認為,央行二代網銀的升級會對國內電子支付的發展帶來又一次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