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采取的人民幣實際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有望逐步正常化。
6月19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一位曾參加過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研究的專家認為,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政策將穩步有序地恢復到危機前的狀態。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改后至2008年7月,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期間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接近21%。
全球金融危機蔓延之后,2008年7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直在6.82元-6.84元人民幣/美元區間窄幅波動。
央行指出,當前全球經濟逐步復蘇,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經濟運行已趨于平穩,“有必要”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上述專家認為,從央行新聞稿的表述看,不會有一次性調整,就是恢復到危機之前的匯率形成機制。
央行此番表態后,人民幣是否會進入升值通道呢?渣打銀行中國研究主管王志浩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估計下周NDF市場會有較強的升值預期,但由于央行的說法比較保守,短期內不會看到人民幣明顯升值的趨勢,等到歐洲經濟好轉、中國貿易順差逐步增加后,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才會看到人民幣升值。
央行指出,“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
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波幅是中間價上下0.5%。此前,有學者建議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波動幅度。
一位外匯管理領域的權威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這次向外界明確釋放明確信號,重新強調此前規定的波動區間不會改變。
金融危機以來,每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圍繞中間價窄幅波動,遠不足0.5%。上述相關部門權威人士認為,今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波幅可能會增大,用足現有政策,接近0.5%。他說,關鍵要看下周開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幅。
對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央行重申,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影響國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主要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順差。
央行認為,當前我國進出口漸趨平衡,2009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經顯著下降,今年以來這一比例進一步下降,國際收支向均衡狀態進一步趨近,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
王志浩指出,貿易順差的確在下降,但是資本賬戶順差仍然很多,如果根據供求關系看,人民幣肯定需要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