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信用金融”也在美旗這一巨大的信用額度下產生。
舉例來說,一個分銷商每月銷售1000臺電視機,以往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分銷商一次性或分期付給生產廠商1000臺電視機的貨款。假設電視機1000元/臺,則付款100萬元。而分銷商入駐美旗城后,就可以使用信用額度,由銀行來支付這筆錢,廠家不再擔心收不到貨款,因而廠家愿意讓交易規則變成:在簽訂一個月1000臺的合同之下,將原來的一次性供貨1000臺電視機分成10次供貨,即每3天供貨一次,每次100臺,分銷商也不是一次性付款100萬元而是改為按每批次付款10萬元。
這種支付方式將導致成本的大幅下降:
第一個3天,分銷商支付10萬元貨款給廠家進第一批貨;第二個3天,分銷商已賣出100臺電視機,收回10萬元的本金及部分利潤。分銷商把10萬元的收入付清廠家第一批貨款;第三個3天,分銷商又賣出100臺電視機,收回10萬元的本金及部分利潤。分銷商把10萬元的收入付清廠家第二批貨款……
依此類推。也就是說,由于有信用背景,分銷商進貨的啟動資金由100萬元變成10萬元。
然而,這一運作模式能夠成立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分銷商的貸款和結算都是在美旗城負責結算的國有銀行里進行的。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貸款模式將是這樣:
上述的這位分銷商把20萬元存入與美旗合作的銀行賬戶里,作為保證金。此時,與美旗合作的銀行可以給這位分銷商3倍的授信額——60萬元的授信。那么,這位分銷商支付給廠家的貨款以及賣出電視機的貨款結算都由該行來代付和結算。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銀行只需代付10萬元貨款就可滿足分銷商每月銷售1000臺電視機的運營,而分銷商在銀行的保證金達到20萬元,銀行代付的10萬元只用到了保證金的1/2,銀行實際上并沒動用超過分銷商保證金的實際金額,因而分銷商不需要支付利息。但是這一商業模式需借道銀行,因而分銷商需支付少許金融保理費,當然這筆費用大大低于銀行同等貸款的利息。對于分銷商來說,等于是用20萬元的錢做了原來做不了的60萬元的生意,而又免除了貸款的麻煩,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
在以信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由于無對價抵押,這種信用只是在交易過程中的暫借,物權并沒有轉移,所以貨物流動過程必須由物流方進行監控,以確保授信的安全。
而從銀行的角度來說,賺取的不再是存貸差,而是中間業務收入,幾乎無風險。
于是不用支付利息,而且授信額度等于自有資金3倍的信用模式產生了,這種新的模式被稱為供應鏈信用金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