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來臨,溫州商人阿勝回顧過去一年他的沙發廠經營狀況,得出的結論是:不賺錢。
與阿勝一樣,眾多溫州民營企業主反映,2010年他們的銷售額增長不少,但利潤卻大幅下降,甚至有的比金融危機時還要差。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說,現在大量傳統中小企業毛利潤率只有1%到3%,“生存壓力比金融危機時還要大!
兩年前金融危機時,眾多溫州企業外銷銳減,致使一些企業關閉、停產半停產。2010年的情況有所不同,去年大量溫州傳統企業的經營壓力,主要來自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等。
在無力轉型升級背景下,一些企業只能選擇“離場”。據有關部門統計,2010年溫州2000多家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其中半數為制造及與制造關聯的企業。盡管這比2008年該市注銷3000多家企業要好一些,但 “利潤大縮減”依然令企業形勢嚴峻。
銷售額增長,利潤下降
去年12月26日,阿勝顧不上吃晚飯,把一車沙發運往80多公里外的一家規模比較大的經銷商門店。
阿勝說,去年他的沙發賣得很不錯,銷售量比前年增加了兩三成,“這種性價比比較高的沙發,易受商店和顧客的歡迎!
他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沙發主要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比如一包水綿價格去年4月為450元,四五個月后該價格飆漲至670元,如今該價格回落至550元。迫于原材料上漲20%以上,阿勝提出沙發漲價,結果遭到經銷商的一片反對。
阿勝說,為維持企業運轉,他只能“薄利多銷”。
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浙江奧奔妮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晨愛說,去年1至11月,溫州3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達264億元,同比增長30%多點,出口也增長了20%以上,但是企業普遍反映“利潤已經很少很少”。
在溫州的“中國鞋都”,一家鞋革企業負責人指著一個車間說,這里原來有14條生產線,現在已經停掉4條,主要原因是招不到工人。他說,原來工人工資為1200元/月,現在漲至1500-1800元/月,即便如此還是招不到足夠的工人。
據了解,目前溫州企業普遍缺工,以成衣、制鞋企業為例,普遍存在10%-20%的用工缺口,農民工根本不存在大規模的失業問題。而工業用房的租金除了在2009年略有下降外,2010年和2009年同期相比依然有5%以上的漲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